中国哲学的历程
李中华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撰文指出,在中国长达四千余年的历史文化发展中,中国哲学一直是在自己特有的地理人文环境、语言文化背景和政治、经济、社会等综合条件下成长发育的,因此形成了有别于西方文化和哲学
国内科学传播研究:理论与问题
刘兵、侯强在《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5期撰文指出,近年来,科学传播日益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更多的是注重传播内容,而忽视了本来就是传播学最重要内容的对传播机制的研究。另一方面,简单地以科学传播替代传统的科普概念也是存在问题的。有关这些问题的讨论,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传播是有意义的。作者认为,“科学”和“传播”是科学传播的两条腿,既重视科学传播的内容,又了解科学传播的机制,并把两者结合起来,是科学传播研究的应有之义,也应当是我们科学传播研究的方向。
中国就业统计的一致性:事实和政策涵义
蔡?在《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3期撰文,针对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关于就业统计的疑问,从就业增长、真实失业水平和劳动参与率变化等方面,系统考察了统计数字的一致性问题。文章揭示了下岗与登记失业之间的消长关系、按照国际通行定义计算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以及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公共政策建议,即用树立就业优先原则统领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清除不利于劳动力市场发育从而不利于扩大就业的政策与规制;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实施积极的就业扶助政策,帮助实现转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