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农民找好书 为好书找农民

2004-06-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光明视点”记者 计亚男 本期策划 徐可 王玮 我有话说

本期提示:“为农民找好书,为好书找农民”的观念,已经成为我国新闻出版发行领域最为响亮的声音。这一目标的追求,对普及农业科学技术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意义重大。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农”读物出版发行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多出

版发行农民看得懂、用得上、买得起的读物,繁荣农村书市,“为农民找好书,为好书找农民”。

“有文贫不久,无文富不长”

近年来,我国新闻、出版、发行单位千方百计地增加“三农”读物的出版品种和数量,组织开展送书下乡、农村读物大联展、千乡万村书库建设等活动。这些活动推动了农民学习科学、文化和技术的热潮,提高了他们勤劳致富的本领。

但是,目前农村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读物的出版发行工作,还存在着品种结构不合理、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强、成本高、效益低、发行渠道不畅和市场发育不健全等问题。

今年年初,山西的一位读者致信本报。他提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几天前,一位农民拿着一本刚刚买到的《快速养猪法》来到山西省原平市消费者协会,说这本1985年版的科普图书他已买过好几次了。每次翻烂或丢失以后总想再买一本新的。可这次买回还是一副老面孔,再看上面的文字,这本《快速养猪法》已是第40次印刷,印数达到410.2万册。这位农民说,如今的农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20年前的科普图书又怎能指导今天的农民科学养猪 ”

这位读者说,近年来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非常高。他们非常喜欢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科普图书。《快速养猪法》的畅销不衰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更是日新月异,不断地有一些新的农业科技被推广应用,如果书店中总是出售一些老面孔的农科图书,不免会让农民感到失望。

像这样来自基层读者、农民读者的信,本报收到了许多。他们普遍反映目前农村读物的发行渠道不畅、书籍装帧过于豪奢、农民买不起,另外,很多书内容陈旧、过时。一位读者语重心长地说 “有文贫不久,无文富不长。读书对处在经济时代的农民有着重要意义。”

据统计,近5年来,全国共出版“三农”图书约18万余种,年均3772种;2003年4100多种,占2003年所发书号总数的3.3%,但新书品种只占48%。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城市的发行网点增加了3倍,而农村发行网点却减少了40%。

业内人士分析,造成这样的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图书流通的机制尚未形成。目前,各地新华书店进行的改制、股份制改造尚未完成。已经组建了的多种所有制的发行集团发展根基还没有延伸到农村去。在农村开拓市场,鼓励服务农民办书店、代销出版物的机制还有待建立与完善。

近年来,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多次举办调研与研讨会,围绕解决“三农”问题这个全党工作的大局,推出了出版发行工作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的许多新举措。这次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农”读物出版发行工作的意见》更是明确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指导意见与措施。

3年内“三农”读物要翻一番

从《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农”读物出版发行工作的意见》中可以看出,我国“三农”读物的出版发行工作会有迅速、重大的改观。在“三农”读物的出版选题开发上,《意见》明确要求,要从实际出发,贴近农民群众,突出选题的科学性、教育性、实用性、可读性,注重普及,兼顾提高,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意见》明确指出,对“三农”图书,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新闻出版总署和各地新闻出版局在实施书号、版号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对“三农”图书和直接服务“三农”的音像、电子制品实行优惠政策,书号、版号不限,免收条码费。其他还有建立全国“三农”读物出版基金、对面向农村服务“三农”读物实行先征后退的税收政策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在发行方面,要调动国家、地方、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村基层书报刊、音像电子制品发行网络,有条件的地区3年之内要延伸到乡和行政村。另外,鼓励多元投资,开发农村出版物市场。

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划,我国“三农”读物的出版数量3年以后要翻一番,从目前的4000余种发展到接近1万种。

无疑,这一切为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天地。正在建设小康社会、勤劳致富的中国农村,对图书有着巨大的需求潜力。这些年来,一些出版社在这一领域精心策划、巧妙运筹,已经获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成功。他们的经验对于出版业来说意味深远。

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对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出版物市场进行了深入调查,针对农民钞票少、文化低、重操作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农村两元钱实用知识丛书》。该丛书以“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为宗旨,以小学文化程度以上的农民为读者对象,以“只讲怎么做,不讲为什么”为编写方针,以“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为质量要求,每册书定价不超过2元。丛书自1999年正式出版发行以来,已推出110个品种,累计发行200多万册。

广东科技出版社的编辑在深入基层参加农业科技咨询活动时,了解到受黄龙病困扰十几年之久的柑橘生产有复苏的迹象,特别是华南地区柑橘名品砂糖橘,近年种植面积成倍扩大。得到这一信息后,编辑们马上请当地科协编写了《砂糖橘早结丰产栽培》一书。该书一出版即受到广大果农欢迎,一年内印了4次,印数超过了两万册。该社的《建设21世纪新农村丛书・种养技术编》 全套25本 以农民较易接受的一问一答形式,解答了农村读者在生产实践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内容涉及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新兴的特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这些图书一般只有几万字,手把手地教农民朋友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丛书受到了农村读者和有关专家的好评,许多书初版后便一印再印,发行量达到两万多册。

此外,像甘肃省委领导组成策划班子解决“三农”读物的问题,推出了《甘肃农村小康建设丛书》。江苏省协调17家出版社出版的面向农村的图书中,《跨世纪农村书库丛书》和《中国农业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中国北方旱区农业》荣获了国家图书奖提名奖。还有金盾出版社、农业出版社多年来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自己光荣的责任,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