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素质教育与文化环境

2004-07-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马宝珠 我有话说

素质教育对于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但是,怎样实施素质教育、使之更加有效,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访问了大连大学党委书记赵亚平。

赵亚平认为,确定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目标体系,首先应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加以明确,这就需要一个价值判断过程,即要弄清楚学校究竟要做什么、需要什么、坚持

什么、追求什么。应该说,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价值是共同的,这些基本价值是每所学校都认同的。但是,各校的情况有所不同,必定会各具特色,呈现出个性化。

谈到大连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赵亚平说,首先应塑造一个好的文化环境,而文化环境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大学精神,二是文化模式,三是文化理念,四是文化载体。大学精神的实质是对大学价值和大学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理解,其内涵应该是掌握知识和培养健全人格的完整的结合和统一。文化模式是一种思维倾向,是一个人看待问题的切入点。先进的文化模式包含着主体意识、越超意识、契约意识,即社会责任感与尊重别人、创新观念、遵纪守法与尊重约定与承诺。文化理念是指对工作所面对的具体问题的哲学思考。例如,近年来,我校就提出这样几个理念:只有大楼不是大学,有了大师才是大学;只有大师不是优秀的大学,有了先进的大学文化,才是优秀的大学;有了少数人的成功不是成功,只有每个人都成功才是成功;学校成功的关键在于不甘落后、自强不息,在于正确对待自己、别人与社会等。文化载体,是表达大学精神、文化模式、文化理念的外在形式。它承载着人们所说的思想、理念、精神等。文化载体可以从实物建造、规章制度、风尚习俗、语言符号等方面考虑。赵书记介绍说,基于这样的认识,大连大学于两年前建成了素质教育基地,这个基地的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由博物馆、创新实践工作室活动区、大学生生活服务中心组成。

博物馆由人文社会科学展厅、自然科学展厅、生命科学展厅、艺术展厅、历史文物展厅组成。博物馆现有实物展品5000余件,图片300余幅,反映了目前学校所开设的8大类、36个专业的历史沿革、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它们对学生精神启示的功能是独特的。因为一个学生在大学不但要学知识,同时他们更希望在大文化的氛围里,感受课本外的文化熏陶,完成精神世界的升华与成熟。这种融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展览,其感染力与对人的激励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工作室的组合有多种形式,目前已建立34个,它们中有以教师的科研课题或项目牵动、由师生双向互选组成的各种科技活动小组,有文科专业学生创办的文秘办公、文学杂志、报社等模拟性基地,有学生记者团,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有结合社会现象和校内思想倾向进行研究和宣传疏导的研究室……它们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形式。

生活服务中心有音乐厅、师生沙龙、书法绘画作品展、各种文化活动、露天电影等,其中,最受学生喜爱的是音乐厅。他们在这里陶冶情操,感受艺术的力量。

作为党委书记,赵亚平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视。他告诉记者,高校的文化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倾向和风尚习惯,使他们在看待事物、理解社会、指导人生的过程中,能够具有符合先进文化的心理倾向与判断标准,这正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希望的。所以,今后学校的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使高校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