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防伪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目前有一个问题仍旧不够明晰:企业与消费者,谁应在防伪中承担更重要责任?记者最近走访了一些业内专家,看看他们是如何解答的。
防伪产业是朝阳产业
“从内心上说,我们当然希望防伪产业越小越好,甚至不存在最好,因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的防伪产业算得上是发达的,许多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防伪产业的规模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防伪产业的壮大,对促进信用经济建设是很有好处的。”中国防伪行业协会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副总工程师徐继华这样说。
据了解,防伪行业涉及的市场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证件防伪,市场大多体现在政府机构,如公安部的身份证、护照等,人民银行的人民币、国库券等,税务部门的零售、增值税发票等及国务院办公厅的机密文件。二是商品防伪,主要应用在商品领域内的防伪,在我国尤其重要,是防伪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目前,成熟的防伪技术,不下几十种。
综合手段是出路
专家认为,从研究层面上看,防伪应采用系统工程学的研究方法,把保护标的物不被伪造作为一个系统,分析科研、生产、应用、管理中的有关问题,找出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多层次综合集成防伪手段。
进入基因时代、数字时代和网络时代,防伪产业的发展步入了综合发展的阶段。由计算机电子识别系统 防伪标识物 电话公网查询组成的防伪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防伪技术之一。产品生产厂商通过计算机设立全国产品质量保证中心数据库,对入网企业的出厂产品和物流过程进行全程“数字跟踪”,通过在每件产品防伪标识物上设置一组识别码,并利用鉴别系统的后续查询功能进行防伪。社会公众可利用电话公网对产品进行查询。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但起到了防伪的作用,同时满足了产品销售和社会公众的随机性,在防伪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徐继华认为,数字信息防伪技术突破了以往防伪技术的思路,具有不可伪造性、易于识别性、信息反馈性、密码唯一性、密码保密性、使用一次性等优点。通过一个防伪查询码和一个电话号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一个复杂的防伪过程再现和简化成了一个拨打电话的简单过程。同时,也极大的满足了消费者和产品流动的随机性。所以,数字信息防伪技术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谁应当主动出击
“一个企业一旦诞生,就有可能被人假冒,如果它的产品有幸在市场竞争中成为名牌产品,那么它被假冒的可能性就更大。为此,我们呼吁,企业从注册之日起,就应当考虑采用防伪措施。”陶惠标说,“许多企业这方面意识不强,他们等到被假冒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此时,可能就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成本大概是许多企业在发展初期不愿意把防伪考虑进日常经营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实际上,我们统计过,我国一些著名的大集团,一年花一亿元来打假,成效还不太明显。但如果采用防伪技术,可能花的成本不到打假成本的十分之一。与其治病,不如防病;与其打假,不如防伪。”
专家认为,企业应当在防伪中承担最重要的责任。徐继华说:“商品要保证品质,商场要保证无假货,物流环节都受到严格的监控,那么消费者拿到手上的商品,就应当是放心无忧的。”她认为,各企业所在的行业协会如果出面来组织本行业内的防伪行为,应当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因为这样有利于建设统一的网络,也有利于推广适合本行业“个性”的专业化防伪技术,更重要的是,强化了本行业企业的防伪意识和信心,免除了不少重复建设的可能。
据中国防伪行业协会秘书长单向东介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去年年底发布了《防伪技术产品通用技术条件》,自今年2月1日起实施;《产品防伪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也即将颁布,防伪技术生产企业将需要获得准入资格;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也正在牵头搭建一个“防伪公众网络”,此后,防伪的信息将越来越透明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