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6月23日本报A3版)
一、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必须振兴中医药
充分保障13亿人民生命健康,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也是一个最基本目标。但我国85%的人口(90%以上农民、50%的左右城镇居民)无缘享受国家
第一,中国根本不可能走西方医疗保障模式道路。西方医学成就之伟大不言而喻,但西医费用之昂贵也有目共睹。西医越现代化,投资就越大,收费就越高。十多年来,发达国家卫生保健体系普遍发生了支付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医疗费用逐年大幅上升,2000年医疗卫生支出总额达1.3万亿美元,占GDP的13%,占全球医疗卫生支出总额的43%。即使如此,美国仍有15%人口享受不到基本医疗卫生保障。若无政府补贴,美国多数医疗保险公司无法承担迅速上涨的医疗费用,只有关门。
我国若继续走西医为主道路,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能力支付日益增大的医疗卫生成本。我国卫生费用既不可能达到美国1.3万亿美元的水平(超过我国2001年的GDP总额),也不可能达其占GDP的13%水平(这需要1.25万亿元人民币,2001年实际为5150亿元,占GDP的5.3%,相差约60%)。近几年我国卫生费用增长较快,占GDP的比重每年提升0.5个百分点。照此速度,我国也要16年才能达到美国目前的支付比例水平。况且,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政府支出比例也无法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再则,中国医疗价格上涨之快十分惊人,已成为严重社会问题。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综合医院门诊病人医疗费用每年递增20%,住院病人住院费用每年递增17%以上,成倍地高于GDP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由国情国力决定,我国不应也根本不可能采用西方医疗卫生保障模式。
第二,中医药学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几千年来,中医药发展形成了一套以“简便廉验”为特点的医疗卫生办法与经验,且中医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与未来医学发展方向极具一致性。只要认真加以学习、继承和发展,完全可以在当今社会发扬光大,与西医并驾齐驱。
中医学强调防重于治,提倡养生。中医强调上工医未病,即预防疾病产生,小病及时治,以免变成大病,这正是现代预防医学所要求的。中医主张心理治疗,治病先治心,强调心理与身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这正是未来医学所竭力主张的。中医有一整套养生理论和各类中医气功,形成了特有的民族健身方式,这正是现代精神心理学、医学与体育相结合的新型健身方式所要走的道路。
中医药简单、方便、价廉、效验。中医健身,从太极拳到坐禅入静,老少皆宜,早晚练上一遍,全天精力充沛。中医治病,从中药到针灸、推拿,许多医生都有一套对治普通疾病的办法,且治疗方便、效果显著。中医药价格低廉,据统计,2000年各级中医医院人均每天的住院病费用明显低于西医医院。另外,对一些疑难杂症,中医有不少独特对治方法,其疗效令世人惊叹;对老年病、“亚健康”等现代病,中医养生方法更是能起到根本性的防治作用。
中医在防大疫上作用巨大。历史上,中医制服了一次次瘟疫,挽救了无数人生命。近几十年,中医药对一些重大传染病的防治作用也十分显著。1990年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对1988年上海以中医药为主治疗乙肝重叠甲肝与1983年-1988年美国本土以西医药治疗同类疾病的死亡率进行了统计对比,中美死亡率比例为1∶234。这次抗击SARS,中医药作用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评价。
正是这种比较优势,使得相当大比例的中国人仍然钟情于中医。尽管中医机构和力量远小于西医,但我国每年中医门诊量仍占全国医院门诊总量的1/4,民间诊所更高达63%。
第三,中国需要建立适合国情的新型医疗卫生保障体系。70年代,我国以世界1%的卫生费用,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医疗保健,公共卫生体系的人口覆盖率达85%,创造了发展中国家的奇迹,受到国际上高度赞扬。一个基本原因是,中医药学和中医为主、中西医并举的农村合作医疗发挥了重大作用。近20多年来,中国医疗事业、主要是西医取得了空前发展,但受惠者主要是城镇中享受公费医疗保障的2亿多居民。在普遍卫生服务和人均卫生经费支出上,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明显拉大了。
中国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新思索医学事业发展战略,建立中国特色的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这个体系必须是普遍服务的,真正将全体中国人民作为服务对象;必须是公平公正的,真正让大多数人都能享受最基本医疗服务;必须是价格合理的,真正让大多数人都能支付得起基本医疗服务费用;必须是方便有效的,真正让大多数人能享受到方便与快捷、效率与效果兼具的基本医疗服务;必须是预防为主的,真正把“修养身心”和“治未病”放在首要位置。
二、实施六大工程,全面振兴中医药
建立一个以预防为主,城市中西医并重,农村中医药为主、中西医并行的新型医疗体系,必须全面振兴中医药。因此,建议将全面振兴中医药作为重大专项,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并要实施以下六大振兴工程。
一是中医药人才工程。实施中医药人才工程,核心是真正按中医药的自身特点培养人才。
首先,必须办真正的中医药院校。招生考试,应有严格的古汉语等传统文化知识要求;课程设置,以中医理论和经典为主;临床培训,以望闻问切技能的掌握为主;研究生深造,当以深研中医经典名著,继承和熟练掌握某方面中医传统技能为主。只有如此,学生毕业时,才具有真正的中医思维,掌握真正的中医技能,成为真正的中医师。
其次,将传统中医药教育与“中西医结合”教育基本分开。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是三种不同类型的医学模式,中医教育应是独立的,应与西医教育、“中西医结合”教育分开。
第三,加大中医药院校投资建设。从中医药学校到大学,再到综合大学的中医院系,都要逐步增加数量和扩大规模。要在中医院校普遍开办附属中医小学、中学,让部分青少年从小就接受中医药理念熏陶,从娃娃抓起。
第四,承认师徒传承培养方式。要研究传统中医特殊成才规律,结合现代执业医师资格要求,制定专门的资格认定和执业监督办法,使有真本事的民间中医公开化、正常化、合法化。同时,整顿和规范民间中医市场,依法打击各种鱼目混珠的江湖骗子。
第五,对中青年中医师进行经典温课活动。广州中医药大学实施的四大经典温课活动,再教育了不少中医,明显提高了临床水平,他们在抗击SARS中发挥了中坚作用。这一经验应当加以推广。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改革中医药教育体制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中医药师资格审查制度,增加财政对中医药教育的投入,为造就千百万中医药人才创造体制和物质条件。
二是中医药科研工程。中医药科研必须以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为主进行,彻底改变长期以来主要遵循西医思路和方法进行中医药科研的做法。
其一,学习和继承中医药理论与经验。不掌握传统中医药理论,真正中医药科研无从谈起。中医药科研人员首先要以虔诚和严肃的态度学习和继承中医药基本理论。要加强对中医药文献的研究,重视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继承与发展,挖掘、整理民间传统医术秘方,严格保护其知识产权。
其二,重新确立中医药现代化战略方向。中医药学是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于一身的综合性知识体系,非单纯医学。中医药现代化的方向不应再遵循西医科研路线,而是要在继承传统中医药基本理论、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成果,加以完善和发展,建立真正独立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和科研体系。
其三,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发新中药。以《药典》成方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开发像六味地黄丸那样的中成药;同时,在总结普效性中药配方的基础上开发新中成药。把以化学生物方法为主的草药成分研究列入西药范畴。要建立中药药品系列标准规范,使之逐步成为中药国际标准。
其四,建立独立的中医药科研评价体系。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中医治疗方法,到新中药新验方和中医医疗器械器具研制,再到中医药临床效果检验,都要按照中医药规律特点来建立科研及成果评价标准与体系。
其五,建立真正的中医科研与临床基地。中医院从看病诊疾、处方用药,到治疗行程、临床验效的全过程,均以传统中医为主。实施品牌战略,把名院、名科、名医的文章做大。至于“中西医结”治疗,既可独立建院,也可在中、西医院设附属性科室。
三是中药产业发展工程。近年来世界草药市场销售额年均增长10% 20%。我国中药产业也发展迅速,正在成为一大新兴产业。应抓住机遇,推动中药产业上大台阶。
一要发展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生产。做好中药材资源普查,充分保护和合理采集天然中药材;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业。中药饮片是按中医理论炮制的,是中医的处方用药和中成药的主要原料,其质量好坏决定着疗效。要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和饮片炮制方法与规范研究,保证其纯正药性。属于国家机密的中药饮片的炮制技术与标准,不能轻示于人,应当禁止外资进入。
二要扶持中成药生产。通过财税等措施支持新中成药开发与生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中成药生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新中药工程技术研究,提高生产设备工艺水平,建立现代化规模化的中成药大公司,将普及性新中药列入医疗保障范围,扩大其消费市场。
三要整顿规范中药市场。坚决打击中药市场的假冒伪劣行为,规范各类中药商的经营行为,建立健全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医医疗器械器具标准,加强检测检验,维护正常流通秩序,保护消费者和企业合法权益。
四要拓展中医药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中药材和中成药出口,支持中药企业到国际市场建立销售和生产基地,支持中医国外行医。要保护珍稀中药材,协调中药企业出口行为,规范中药出口秩序,维护中药良好形象。
四是乡村中医药工程。要从根本上解决9亿农民医疗问题,一是逐步建立起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二是建立起与合作医疗相适应的新型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在医疗服务方式上必须发挥中医药的重大作用,即在农村建立起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并行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为此,必须实施乡村中医药工程。一要像过去培养赤脚医生一样,为农村大量培养初级中级中医药人才;二要在规范的基础上鼓励在农村开办中医诊所;三要在政策上扶持乡镇卫生院,逐步提高其医疗技术与服务水平;四要采取税收优惠和信贷贴息等办法,为农村低价提供中药、普通西药和医疗器械器具;五要组织中医讲师团,到农村普及以中医药为主的初级医学知识;六要建立一项制度,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大中型医院和医疗科研机构工作之前,必须先到农村服务一年。
五是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程。必须改革长期以来一直按西医管理方式来管理中医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完全按中医药自身特点和中医药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确立行政管理方式和体制;改革的主要途径是,将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从目前的“代管”中独立出来,从上到下建立一个自成系统的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这不仅有利于真正落实宪法关于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并重的要求,而且也有利于中西医的相互竞争与共同发展。
同时,要增加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经费投入。既要提高国家卫生行政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也要提高中医药行政事业经费在整个卫生行政事业经费中的比例。
六是中医药政策法规保障工程。政策法规往往决定一个产业或学科的存亡。日本明治维新后从法律上否定了中医,时至今日,日本也没有中医。这是个大教训。我国已将“发展传统医药”列入《宪法》,但要在具体的法律政策和行政管理上落实宪法第21条关于中西医并重发展的基本精神,一要组织中医药专家和法律、经济及行政管理专家,对涉及中医药的所有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政策规章,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凡有碍中医药正常发展之规定,或是修订,或是废止;二要加快中医药立法步伐,尽快制定中医药法;三要研究制定保护特种中医药的专门政策法规,像保护珍贵文化遗产和知识产权一样,保护中医药典籍、传统配方验方、中医秘术秘方和新中医药成果;四要在医疗卫生新法律政策制定中,在贯彻中西医地位平等、一视同仁原则的同时,在一些方面应体现对中医药的鼓励和扶持。(陈永杰,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贾谦,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