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鸟瞰西部,陇海、兰新、兰青、包兰4条铁路线交汇兰州,纵横西北。武警甘肃总队二支队六中队就在这延绵千里的铁路线上,年复一年地守护着桥梁和隧道,连续20年执勤无事故,保证340万次列车安全通过。为此,他们被武警总部授予“铁路守护模范中队”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三等功11次、二等功1次、一等功1次;2001年被总政治
一颗坚实的“道钉”
六中队6个执勤点,最远的松树湾执勤点距中队部300多公里,最近的小茨沟执勤点距中队部35公里,是一个永远集合不起来的中队,中队值班干部只能靠电话进行每日一次晚点名。为让大家像一颗坚实的“道钉”牢牢地“钉”在铁道线上,六中队党支部关心体贴每一个战士。逢年过节或者新兵下连,支部成员都会到300公里铁路线每一个哨位上慰问。
松树湾隧道地处荒无人烟的黑鹰山。在这里执勤的官兵有这样一个顺口溜 抬头一片天,低头一条线,白天沙打脸,汽笛伴入眠,喝的苦窑水,洗澡像过年。不管寒冬还是酷暑,每周,中队党支部书记何剑、副书记赵海龙总要一人扛上流动书箱、一人背上新鲜蔬菜到这个执勤点看看。一到地方,何剑打开书本给战士讲课,赵海龙则到灶台忙着给战士做上一顿香喷喷的拉条子。夜间查哨是六中队支部成员的铁规矩。松树湾隧道全长10公里,晚上一班哨查完往返要用3个多小时,六中队支部成员很难睡上一个囫囵觉。六中队副中队长王义文当兵11年一直没有离开执勤点。妻子向景霞在老家山东威海一家医院工作,岳父在威海经营着上千万元资产的运输公司。2001年8月,向景霞到部队探亲。她下了火车上汽车,下了汽车又搭三轮车,搭完三轮车又坐毛驴车,一路颠簸辗转数千里,才到了王义文所在的河口黄河大桥执勤点。还有那又苦又涩的黄河水,把小向弄得上吐下泄。一到执勤点就病了三天的向景霞含泪说 “义文,这哪是人呆的地方,转业吧 ”王义文摇摇头说 景霞,我理解你的心情。但组织把我从一个农村孩子培养到今天不容易 既然国家需要我在这儿,我就要守好这儿,哪能想走就走啊!
绝不放弃追求
两年前,战士冀见涛放弃山东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抱着一个火热的警官梦来到警营。可艰苦的松树湾却令他心灰意冷。一个风雪的清晨,上哨回来的他把从家带来的学习资料烧个精光。支部青年委员、二级士官、班长李凤豪闻讯后,顶风冒雪、翻山越岭步行6个小时,从40公里外的定西城给小冀重新买回学习资料。此后,李凤豪经常是白天替冀见涛站哨,晚上陪他读书。哨所的日子天天在流淌,冀见涛的心渐渐被融化,去年9月,冀见涛终于如愿以偿考上武警西安工程学院。告别战友那天,冀见涛流着泪说:“老班长,你等着我,毕业后我还要回松树湾!”
六中队鼓励每个官兵追求进步和发展。他们先后购买6台计算机、3000多册图书,引导战士学习成才。近年来,有3名特优班长直接提干,10名战士考上军事院校,210名战士评上优秀士兵,70%的战士退伍前学会一两门专业技术。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改造环境,义务植树60000棵,安装铁道护栏1000多米,建起新营房、哨楼和日光温室,使执勤点旧貌换新颜。
使命重于生命
使命重于生命,是六中队官兵在300公里铁路线上向党和人民写下的庄严承诺。
那是一个隆冬的深夜,班长朱熹平警惕地执勤在小茨沟黄河大桥哨位上。突然,两名企图破坏大桥的歹徒趁列车通过之机窜到哨所后侧,从背后举起铁棒猛地朝朱喜平的头部砸去,鲜血顿时染红了道轨和路基。身负重伤的朱喜平不顾个人安危,一边同歹徒英勇搏斗,一边按响了警铃。大桥保住了,朱熹平却光荣牺牲在执勤哨位上。
还有一次,一列油罐车在通过东岗十里山2号隧道时油罐突然脱轨爆炸。正在执勤的哨兵兰登昌立即向排长周荣报告,周排长带领21名战士仅用6分钟就赶到千米外的事故现场抢救。5名党员组成的突击队,冒着浓烟列火带头冲入隧道,为抢险工作立下头功。班长高振海带领战士与两名机车司机抬着扒轨器钻入火海,将机车移入轨道,把油罐车拖出了隧道。中队官兵抢险救人的英勇壮举,受到国务院、铁道部的表彰奖励。20年来,六中队官兵共发现、制止和排除各类铁路交通事故201起,抓获企图破坏铁路设施的不法分子375人,抢救遇险群众102人,帮助过往百姓3300余人(次),确保了340多万次列车安全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