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湘,男,1962年生,河北南宫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原山东化工学院并留校工作。1999年8月起任原青岛化工学院副
院长;2004年1月起任青岛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多年来致力于化工机械、工程热物理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1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多篇。
不久前,以突出的科研成就和成果转化被誉为“青岛科大”现象的青岛科技大学召开了第八次党代会,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日前,记者就学校未来的发展走势采访了新任的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马连湘教授。
记者:马校长,能否谈谈学校新确立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马连湘:青岛科技大学始建于1950年,原名青岛化工学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以理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自强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在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的总体战略下,全面实施规模战略、人才战略、特色战略和开放战略,同时突出办学特色,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将坚持全面协调发展,把教育质量放在第一位,绝不能以牺牲质量来追求规模效益。
记者 青岛科技大学在一些学科上已经形成了特色和优势,还被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将来这些特色还会保持吗?
马连湘:“名牌”大学实际上就是名牌学科、名牌专业和名师的集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原化工部橡胶司召集全国各地橡胶行业的厂长、书记和总工程师召开了一次会议,开幕式后我校校友提议先照个校友合影,校友们纷纷响应并离席,然后再看席位已经空空荡荡,剩余者不足一半。因此,我校被许多人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现在,学校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在材料学、化学工程、应用化学等学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们将努力保持这些特色,并进一步强化研究方向,建设学术队伍,努力构建品牌学科群体,使现有的6个特色和优势学科(实验室)达到国家一流学科水平,同时我们还将选择一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进行特色方向设计,予以重点建设,努力开创新的特色领域。
记者:说到科研和社会服务,学校过去在科研和成果转化方面比较突出,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马连湘:“八五”以来,我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4项,数量居山东省属高校第一位,“863”项目9项,“973”项目3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32项,获国家大奖13项。1997 199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分别居全国高校第5位和第74位,发明专利、科研成绩居于普通高校前列。未来一段时期,我们将积极探索科研工作整体进入企业的思路,进一步开展与国内外企业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和合作攻关;注意培植新的科研增长点,鼓励多学科、边缘学科的交叉合作,提高项目的高新技术含量。重视科研基地和科研团队的强化建设,实现科研立项和科研经费的明显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