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人们的就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卫生人才缺乏,卫生服务落后,其中农村尤甚。主要原因是:
西南民族地区卫生人力总量不足,学历偏低。西南民族地区(广西,云南,贵州)现有卫生人力资源和床位每千人口拥有量远低于全国水平,除广西每千人口护
卫生资源配置呈“倒三角”状态,农村基层卫生建设薄弱。2001年在广西卫生机构中,县及县以上医院床位数占总床位数的74.96%,卫生人员占55.80%,而乡 镇 卫生院床位和人员仅分别为22.45%和20.37%;云南省、贵州省65%卫生资源集中在少数城市,越往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越低,技术水平越差。而贫困地区、涉及近80%人口的农村民族地区却缺医少药。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呈明显的“倒三角”状态。由于乡村医生总体素质不高,医疗服务水平低,一些农村地区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广大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改变这种情况扩大教育规模,加快为西南民族农村培养高等医学人才是必需的。由于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基础差,导致卫生发展滞后,而且卫生落后状况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有着越来越拉大的趋势。加强卫生建设,关键是人才。西南民族地区高等医学教育和卫生急需加快发展。根据卫生人力需求分析预测,若以2010年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2002年全国平均水平,三省 区 平均每年最少需要增加6262 6316名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需增加人数远远超过现在院校的培养规模。
我国党和政府近年提出的发展战略和决策,给西南民族地区医学卫生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西部大开发其中之一是对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为西部民族地区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持。2004年3月国家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其中特别指出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发展至关重要,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要大力加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为西南民族地区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构建完善的卫生健康体系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证。
1.要加快西南民族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扩大高等医学教育规模,加快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速度。1998 2002年与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扩招情况比较,广西扩招的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右江民族医学院1998 2003年招生年平均增长率为16.41%,在校生年平均增长率为21.58%,与广西其他医学院校扩招增加的比例基本相同。与广西相比,1998 2003年云南和贵州高等医学教育本专科扩招的幅度略低,因此,今后发展的速度应加快。
2.西南民族地区应采取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并举的方式发展高等医学教育。首先,在内涵式发展上,医学院校要挖掘潜力,形成最大的规模效益,使原有专业学生数形成较好的规模效益,同时增设社会需要的医学或医学相关类专业,使同一学校医学相关类专业形成较好的规模效益。其次,在外延式发展上,一是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增设二级学院或将各地市条件较好的中等卫生学校合并,经进一步充实提高后建成高等医学院校的分院 校 ;二是高等医学院校与各地市条件较好的中等卫生学校联合招收定向培养农村和基层需要的医学专科层次人才;三是地方中等卫生学校升格为专科院校或医学职业专科学校或在各地市的地方性学院中建设医学院或医学系。按平均每千万人拥有的医学院校数计,三省 区 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按每万平方公里分布的医学院校计,三省 区 平均为0.162,也远低于中部地区0.302的水平。因此,西南地区每个省区仍须增设2所左右的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或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使医学院校的布局接近中部地区水平,适应民族地区对专科实用性人才的需求。
西南民族地区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既要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又要统筹城乡的需要,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求,达到加快发展的目的。根据西南民族地区医学教育水平不高,中等医学教育过多,基层接受过高等医学教育的卫生人力十分缺乏的实际情况,必须调整和优化医学教育结构。在努力发展高层次教育的同时,近年应降低重心,扩大发展专科层次的教育。西南民族地区许多县乡级医院本专科层次人才缺乏。如云南文山州富宁、广南两县人口分别为45万人和72万人,但到2003年两县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医学人才均不足7人。基层十分需要培养快又实用的专科医学毕业人才。因此,西南民族地区在近年应大力发展专科层次的教育 包括普通专科、成人专科、职业技术专科的教育 ,使整个地区从事卫生保健人才在10年左右基本普及到大专学历水平以上。目前西南民族地区中等卫生学校办学规模过大,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卫生服务要求的提高,中等医学人才已不大受欢迎。应当按照2001年10月卫生部、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中等医学教育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进行及时调整,压缩中等医学教育规模。另外,加快发展成人教育,使占60%以上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卫技人员通过成人学历教育,普及提高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
根据实际需要,西南民族地区各层次医学卫生人才均缺乏,可目前医学毕业生一次性就业仅达60%左右,年内就业率约90%,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假性过剩”,原因主要是人事制度改革滞后,部分毕业生不愿意到条件差的地方去和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不够合理。要改变农村卫生人才缺乏和素质低的状况,一是医学教育应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层次结构,增强适应性。二是政府编定足够的卫生人员配置,采取优惠政策鼓励高等医药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工作。2003年云南送100名高等医药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优惠政策就取得了明显效果。三是鼓励在岗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学习,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四是通过城市帮扶、支援农村的形式,资源共享。五是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力准入方面,应依法注册进入。对现有非卫生技术人员应有计划地清退,转岗分流,并取缔非法行医。村卫生室是农村卫生工作的基础,乡村医生是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支柱之一,如果卫生网底破裂,发展农村卫生工作就是一句空话。应有计划地对乡村医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同时,适当提高乡村医生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