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4-07-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本报通讯员 时瑞刚 我有话说

关爱和,男,1956年生,河南汝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77年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1984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6年5月任河南大学副校长。2001年9月,任河南

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1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1988年起担任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获省优秀专家、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

在中原地区的众多高校中,河南大学可谓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它在1912年创办之初,就以直接向欧美派遣留学生著称于世。冯友兰、范文澜、姜亮夫等一批大师级的学者早期就云集该校,名师造就了名校,应该是河大的一个显著特点。如今,该校大力延揽人才,重铸名校辉煌,实现新时期的跨越式发展,为此记者专访了河南大学校长关爱和教授。

谈到人才建设的思路,关爱和教授说,高等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在于人才,因此,我们牢固树立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人才汇聚机制,科学构筑人才高地,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走人才强校之路,重点抓好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的三个环节,优化人才成长和干事创业的优良环境,积极创造优秀人才施展才华的条件。围绕这样的观念,学校管理层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把人才管理转化为人力资源开发,切实做到为人才服务,发挥人才的作用,挖掘人才的潜力,把培养人才作为基础,稳定人才作为重点,用好人才作为目标,使之相互促进,有机结合,以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关爱和校长告诉记者,在学校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规划等三个规划中,人才队伍建设都被作为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中之重来对待。

他具体介绍说,为真正做好人才工作,学校成立了高层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项基金,以及时解决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学校启动了人才建设立体工程,经过几年的探索,河南大学的人才队伍由以往的点线式发展成为目前包括黄河学者、特聘教授和学术群体等在内的“宝塔型、全方位、多层次、厚基础”的高层次人才格局,为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我们把选拔学术骨干、组建优秀学术群体作为一种制度,以优化结构,整合资源,形成群体优势,努力构建创新平台,较好地提高了我校人才的整体水平,稳定了我校人才队伍。

河南大学地处开封,区位优势并不明显,这也是制约河南大学人才引进的一个瓶颈,对此,关爱和说,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我校采用了超常规的方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采取“落户式”,“候鸟式”等多种引进方式,通过引进院士和其他大师级人物,为学校的学术发展造就领军式人物;通过引进特聘教授,为学校学术发展造就中坚力量;通过设立黄河学者岗位,为学校的人才引进拓展新的空间;通过引进博士和其他有真才实学者,为学校的学术发展增添有生力量。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目前已收到明显成效,我们已经招聘到来自国内外的省特聘教授10人,校特聘教授32人。另外,我们面向海内外招聘的8名首批“黄河学者”、新一批38个校级优秀学术群体也已遴选出来。

关爱和校长说,汇聚人才只是学校人才建设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在学校内形成激励机制,以推进人才的脱颖而出。我们结合河南大学的实际,创新培养模式,立足自我培养,构建了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了以拔尖人才为龙头,带动教师整体水平提高的良性循环机制。平时我们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使用与稳定结合的原则,依托学科建设,锤炼师资队伍。为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河南大学在河南省率先实施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津贴分配中,河南大学摒弃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向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和骨干教师倾斜;在激励措施上,为鼓励教师多争取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多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成果,河南大学实施了新的科研奖励办法,重奖有关人员;在岗位设置上,学校从教师岗位中拿出15%作为流动调节岗位,用于引进人才。一系列的制度变革,引发了学校内部的深刻变化,制度改革的当年,我校教师的文章被SCI、EI收录的数量比上年增加三倍,全校获取的科研经费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学校定向、委培的博士全部学成返校,改革的成效得以初步显现。

谈到河南大学的未来,关爱和校长充满信心地说,占地2000亩的现代化的河南大学新校区即将全面竣工,河南大学的硬件建设将实现实质性的突破,我们将抓住机遇,再接再厉,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重铸河南大学的辉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