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德国西门子所属两个企业鉴于德国昂贵的劳动力打算将工厂迁至东欧国家。该厂工人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同意在不增加工资的条件下,将现在每周工作35小时增加到40小时。西门子公司的做法在德国各界引起热烈讨论,政界、经济界人士对此普遍表示欢迎。他们认为,将周工时减少至35小时的方向是错误的,因为这样不仅工作时间少了,工时也贵了,而雇主不得不采取合理化或自动化措施来保持利润。有些企业不得已将工厂迁至劳动成本低的国家。结果是,德国雇员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德国的工厂越来越少,德国的失业率也越来越高。
最近,德国联邦州长联席会议决定,各州政府将解除与政府公务员签署的工作时间协议,并提出各州以及地区的职员每周工作时间将延长1个半小时,即从现在每周工作38.5小时提高到40小时。巴伐利亚州州长施托伊贝尔甚至提出每周工作42小时。他强调,公务员应该在这方面成为经济界的榜样。
德国劳动力成本高是企业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德国企业的雇员每挣得1个欧元,雇主就要贴上81欧分的附加费用。这主要指法定的以及劳资谈判规定的福利支出,如退休金保险费、医疗保险费、护理保险费以及失业金保险费,它们一般占雇主发放工资的42%。据有关部门统计,企业每年在每个雇员身上的附加工资累计为2.2万欧元。按照以往劳资合同规定的周工作小时,一旦企业需要加班,雇主还要为雇员的超时工作付昂贵的加班费及社会保险费。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劳动成本。而新施行的只加工时不加薪的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劳动成本,保证更多的劳动岗位。
但对许多企业来说,延长工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它们得不到足够的订单。比如大众汽车公司在几年前就因订单不足而采取削减工时、降低工资的措施。因此,德国经济界人士大多认为,硬性规定许多企业根本不需要的法定工作时间是毫无意义的,企业现在需要的是一种高度灵活的工作时间。职工在有足够订单的时期加班加点,而在订货淡季时获得工时的补偿,只有这种把生产与工时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方法才能奏效。
当然,在德国任意延长劳动时间可不是个小问题,有强大势力的工会将成为最大的障碍。工会组织已发出警告,认为这是对社会福利体制的挑战,并准备在必要情况下组织罢工予以抵制。 本报柏林7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