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坐落于武汉市汉口鄱阳街139号。馆址系英国人建造的中西结合式公寓楼中的一个单元,共三层。当年一楼是印度人开设的百货商店,二楼是共产党国际代表罗明纳兹的住宅。这座普通民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转折。会址于1978年恢复原貌,建立纪念馆对外开放,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
1980年7月15日上午,有位老人带着他的孙女来到这里,沉思良久。他就是邓小平。他在想什么呢 也许他想起正是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第一次作为政治秘书参加中共中央会议……
80年过去了,武汉光荣的历史和传统像澎湃的长江,每一代人都受到它的滋养,每一代人也向它注入活水。从清末初步形成区域性的先进教育体系,到百年老校――武大的前身自强学堂走出的闻一多、叶圣陶、朱光潜、郁达夫、黄侃等一批人文科学的大师级人物,深邃的历史智慧和求索眼光,决定了武汉成为一个科教名城的命运。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一批知名高校云集武汉。武汉高校的在校生人数已达到50万人,位居全国三甲,仅次于北京、上海。
武汉市总人口为831万,其中市区人口为480万,在校大学生占了这个城市城区人口的1/10 可以想见,这是一个多么朝气蓬勃而又令人向往的城市
“唯楚有材,于斯为盛”。目前,武汉拥有两院院士44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18个,科研设计单位739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5万人。
这种科教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迄今为止,全市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36家、生产力促进中心12家。2003年,电动汽车等6个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年的专利申请量达到2600件,比上年增长28%,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
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相继落户武汉,武汉先后成为国家电动汽车研发试验基地、国家植物基因南方研究中心、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国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试点市、全国第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
如今,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呈两位数增长。200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57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毫无疑问,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武汉市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形成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四个主导领域。
2003年武汉市首次出现高新技术产值百亿元以上的企业,即神龙汽车有限公司,高新技术产值达到109.5亿元、年销售收入达到113.0亿元;武汉钢铁公司应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产品结构,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成为我国硅钢片和汽车用钢的生产基地,其高新技术产值正向百亿元挺进。高新技术产值在10亿元至5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5户,即武汉NEC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武汉唯冠电子有限公司、武汉晨鸣汉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其中NEC和唯冠电子的高新技术产值在10亿元以上。
科技创新使武汉经济发展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