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坚持以人为本 让劳动成为乐生手段

2004-07-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黄铁苗 我有话说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我理解,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以人的健康、安全、生命为本。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却经常看到煤矿瓦斯爆炸、工厂失火,使很多工人死于非命的报道,这一定意义反映了个别生产企业并没有真正以人为本。因此,党中央提出经济建设要坚持
以人为本是非常及时,也是非常必要的。以人为本,无论当前和未来,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切实保障劳动安全,努力减轻劳动负担,逐渐使劳动成为乐生的手段。

社会越向前发展,劳动应该越轻松,劳动最终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成为乐生的手段。马克思预见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时提出,生产劳动将会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人们受社会分工所限制的一辈子都干一种职业的现象将逐渐消灭,人们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的爱好从事各种工作。劳动时间大大缩短,劳动工效大大提高,劳动负担大大减轻。每个劳动者都有充分的时间来从事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其他社会活动;每个人的智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每个人都能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劳动不再是一种负担或包袱,将由谋生的手段变成“乐生”的要素。马克思把摆脱谋生手段的劳动和开始从事乐生要素的劳动看作人类解放和进入真正人的世界的标志。

以人为本,让劳动成为人们乐生手段,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切实保证安全生产

劳动成为乐生手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务之急是保障生产安全。安全生产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危的头等大事。搞好安全生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和重要标志,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和基本保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并把安全生产作为治国安邦的一项重要国策。今年初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同时,国务院还颁布实行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还专门召开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进行贯彻落实。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举措。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执行。首先,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关人命,人命关天,责任重于一切。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以人的健康、安全、生命为本,舍此即为空谈。在安全问题上无论提到怎样的高度来认识都不过分。其次,要加大对安全生产设施建设的投入。安全生产不是一句空话,要落实在行动上,就是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保证足够的投入,以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积极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再次,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要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任职、考核制度;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的法制建设。最后,要加强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在这方面,要建立各级安全生产的监管机构;建立安全生产的指标体系;建立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制度;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行政执法,尤其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建立重大安全事故的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要加大安全宣传,在安全问题上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二)逐步减轻劳动量

乐生手段的劳动不等于不要劳动,而是指劳动很轻松,这是乐生手段劳动的一个重要特征。从目前来看,就是要逐步减轻劳动者的劳动量。减轻劳动量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减轻劳动的外延量。减轻劳动外延量就是缩短劳动时间。现在欧美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周劳动时间只有30~40小时。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行周五工作制,1999年起实行三个长假日,劳动者的法定年工作量由2248小时减少为2008小时。多年来,国家工作人员基本能享受国家规定的休息日。但是,在一些非公企业中,加班加点甚至得不到应有的报酬。所以,我们一定要严格地实行有关劳动保障的法规,缩短劳动时间,使劳动量得以减轻。二是减轻劳动的内涵量。劳动内涵量是指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付出的劳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劳动的内涵量同样是不断减轻的。这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设备大量代替了过去由人体负担的繁重、脏污、危险、困难等劳动。但是,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科学技术落后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的存在,许多应该由机器设备代替的劳动仍然由劳动力在承担。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以人为本,让劳动成为人们乐生手段,最根本的途径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这是因为:一是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能够大大缩短劳动时间,增加休闲时间。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1500年,社会分工和手工业的兴起为人们空出了17%的休闲时间;18世纪70年代后,动力机械让休闲时间增加到了23%;到20世纪90年代,电动机器使人们能够用41%的生命享受各种消遣;有专家预测:2015年前后,新技术和其他一些趋势可以让人们把生命中50%的时间用于休闲。二是科学技术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量。在利用科技的情况下,现在更少的劳动力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例如:日本山崎制作所下属一个自动化工厂,使用机器人后,劳动力节约了6/7,现在全厂只有15名工人,劳动效率相当于没使用机器人时的20倍,工厂的占地面积减少了70%。三是科学技术能有力地提高劳动质量,减少劳动浪费。劳动质量的提高能有力地减少产品的废品、次品,提高产品精密度和使用寿命,从而减少劳动投入量和克服低质劳动造成的浪费。四是科学技术能使劳动智能化,增加劳动兴趣。网络和信息化技术不仅使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而且将发明创造用于劳动过程能使劳动者增加兴趣,减轻疲劳度,使劳动如同游戏一样。

(四)努力克服社会总劳动的浪费

以人为本,让劳动成为人们乐生手段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极大地提高劳动的有效性。所谓劳动的有效性是指产品生产出来后,都能为社会所需要,没有因适销不对路而造成的浪费。这一点之所以是必要条件,原因在于:劳动产品都是付出代价的结果。它不仅耗费了劳动者的活劳动,还耗费了物化劳动。如果产品不为社会所需要,这些劳动就都白费了。在商品生产、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现象极易产生,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和我国出现的生产过剩现象都属于这种情况。这是由于商品生产条件下的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造成的。这是应该高度注意和尽量避免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使劳动者一方面辛辛苦苦大量生产,另一方面使生产出来的成果被大量浪费。如果这样,人类的劳动量就永远不可能减少。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做到:从微观角度来看,生产者要关注市场,重视调查研究,深入研究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切实根据社会需要生产;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以赢得市场。从宏观角度来看,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要在尊重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利用金融、财政等手段,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还有就是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利用现代通讯设备等信息媒介,为企业及消费者提供经济信息,以克服生产的盲目性,实现产需平衡。

(五)科学利用闲暇时间

以人为本,让劳动成为乐生手段不仅是劳动的一种境界,同时是劳动者素质的一种升华。只有当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都普遍、明显提高,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时,科学技术才能在全社会飞速发展,在社会生产中才能普遍、迅速地得到应用;只有具备这种条件,劳动才有可能成为乐生的手段。要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劳动者科学地利用闲暇时间,通过闲暇时间的学习、娱乐、锻炼,使个人的潜能得到发挥。所以,在我国国民闲暇时间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对于如何科学利用闲暇时间,应该深入进行研究。闲暇时间的增加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国民如能积极地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休闲,就能既使自己身心愉悦,又能促进社会进步;否则,消极的休闲只能促使无聊、落后、愚昧,甚至产生腐朽、堕落,危害社会进步。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我们每年享有的法定节假日已达114天,但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利用并不合理。现在,不少人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赌博上,麻将、扑克不仅占满了他们的双休日,而且经常通宵达旦;不少人为此熬红了双眼,熬垮了身体,使得社会、家庭各种矛盾迭出,工作中各种事故频繁,这是有违社会进步的。因此,要科学利用闲暇时间。在这方面,单位和社区要积极为人们的学习创造条件,引导健康有益的休闲文化活动;家庭要注重休闲的内涵和方式;个人要有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利用闲暇时间努力增长知识、强壮体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使自己成为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人。

(六)切实转变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

以人为本,让劳动成为乐生手段,还有待切实转变观念。首先要转变时间观念。时间是金钱,效率是生命。古代圣贤都无比看重时间,把它视为速度,看成力量,比作金钱,等同于生命。但是,我国国民时间观念淡薄,效率低下。这种观念和状况不改变,我们就很难进步,很多东西就只能是一种理想。其次要转变劳动观念。在劳动方面,传统的教育和要求是忘我劳动、积极劳动、加班加点、废寝忘食等等。这种过度劳动必然造成资源过度浪费,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同时,生产出的产品有的在数量上供过于求,有的在质量上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要,只能造成巨大的浪费;更重要的是过度劳动造成不少人“积劳成疾,过劳猝死”。因此,要改变劳动观念,要提倡适度劳动、高效劳动、高质量劳动。最后要转变财富观念。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认为对占有者有用的东西就是财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两个财富概念:真正的财富是使用价值,虚拟财富是货币。现在人们一般认为,财富就是有价值的东西。我认为,财富的实质是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稀缺资源。财富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是使用价值;在商品经济及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价值;而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富的具体形式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马克思曾经指出:真正的财富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明乎此,人们就不会为无限度地积累货币财富而盲目生产、过度劳动。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