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湖职业技术学院这个创办仅六年的民办高校,自2002年起,连续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分别达到94.9%、97.5%和98.3%,不仅在全省数十所同类民办高校中名列前茅,而且远远高于省内一些有名的公办院校。硅湖学院究竟如何做到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的呢 日前,一批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聚会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就此展开研讨,并称之为“硅湖现象”。
找准办学定位 培养“灰领人才”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苏州、上海之间的江苏省昆山市曹安开发区,可谓“长三角”地区的“心脏地带”。这里国际资本集中,高新技术密集,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十分发达。同时,高技能人才也非常紧缺。
办学之初,硅湖学院 当时称硅湖大学 定位为培养“产学研”结合的高端人才,然而实际效果欠佳,甚至一度难以为继。2001年8月,以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原南京大学副校长徐世良教授为首的硅湖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 “作为新兴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不可能也没必要与普通高校进行没有优势的竞争,也不能办成他们的‘预科班’ 指专升本 ,必须创出一条适合市场需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硅湖之路。”这一年,该院正式提出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灰领’人才”的办学目标。这种“灰领”人才,就是介于“白领”和“蓝领”之间、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高技能人才。
方向明确了,随之而来的是大刀阔斧的改革 原来设置的56个专业精简为针对性很强的32个,根据本科层次压缩而成的教学大纲予以深度调整,文、理科的理论、实训比例分别达到了6∶4和5∶5,延续多年的“三段式”教学模块被“2.5 0.5” 两年半教学、实训加半年实习 的“实训模块”取代,例如与制造业、服务业关联度最高的机电专业和旅游与宾馆等专业,教学、实训、实习、预就业、就业这些环节已被融为一体。
“我们最急需的就是能上一线的实用型人才。”江苏好孩子集团宋郑还总裁对记者说 “硅湖学院每年都有大批学生来实习,被选中留下来就业的约占20%。03届的沈凯健和02届的崔恒龙,表现非常棒,他们的从业态度、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都让我们满意。”04届毕业生,好孩子集团一家就“预定”了173名。
创新办学模式 实施“订单教育”
“进了硅湖不愁就业”。这是广大学生及其家长选择硅湖学院的基本理由之一。
“我们的毕业生大都是按照用人单位的‘订单’‘生产’出来的”。徐世良院长告诉记者,“订单办学”就是每年用人单位将所需人才的专业、数量、性别、培养目标及特殊要求等向学院提交“订单”,学院召开校企双方组成的专业教育委员会审核“订单”,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向社会公布。每年公布的招生计划,几乎就是企业向学校提出的三年后的招聘计划。“这是硅湖学院的又一成功探索”,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龚放教授认为 “硅湖学院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办学’模式,符合中国高等教育转型时期的发展趋势,相信会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为了每年的订单,我们几乎踏遍了昆山及周边地区数千家企业的门槛。截至2004年6月,共有63家企事业单位和我们签订了就业合同,其中包括中国移动、联通公司、好孩子集团、大众汽车等知名企业。”蔡崇武常务副院长告诉记者,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一上岗就能如鱼得水,自然广受欢迎。每年五、六月份,经常有企业派专车来硅湖“抢学生”。上海一家大宾馆的老总早就对硅湖04届旅游与宾馆专业的46名学生“虎视眈眈”,说“就是有200个毕业生也愿意一次性吃进”。
“我的孩子在与硅湖学院一起成长 ”江苏人寿保险公司副总经理李彦真女士对学院不但按照用人单位的“订单”培养人才,而且能够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与专长,按照家长的“订单”培养孩子,由衷地予以肯定和感激。“我的儿子高菁,前年高考成绩不理想,我们十分着急。孩子十分爱好电脑动画制作,进入硅湖学院后,老师们不但能‘因材施教’,而且能‘拔才助长’,孩子进步很快,现在二年级就能独立承担动画制作项目了。”
更新教学模块 致力“无缝对接”
高校学生毕业实习,一般都是学校主动求别人,还要付一笔不小的实习费。而在硅湖,这个规矩却被“颠倒”过来了。昆山鑫曜科技五金有限公司、苏州香港成功模具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不但欢迎硅湖的学生进厂实习,还主动发给实习生每月800 12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这一切,应当归功于硅湖学院实行的“无缝对接”培养方法。 所谓“无缝对接”,是指学院的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与社会需要结合在一起。为此,他们建立了一套产、学、研结合,学校、企业、社会互动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是在投资近千万元更新自有实训设施的基础上,大胆地走出去,把实习实训基地建在企业。硅湖学院先后与江苏好孩子集团、联通昆山分公司、上海扬子江宾馆等63家企事业单位签署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这就等于建立起6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徐世良院长告诉记者,学生在这里实习、实训,实际上就是“预就业”,约有20 30%的学生会被实习单位选中留下来。其次是注重引进“双师型”老师,约有30%的硅湖教师在拥有教学职称的同时,还有高级工程师或工程师职称。再次是既给学生发学业文凭,也发技能证书,约有93%的硅湖毕业生拥有多个各种层级的证书。
运用“无缝对接”方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自然是综合素质合格,适应能力较强的劳动者。03届设计系毕业生沈凯健,在好孩子集团工作仅一年,就从1.8万多名员工中脱颖而出,被委以自行车事业部技术部门负责人的重任,成为该集团不超过500名中层管理者中的一员。02届的崔恒龙,也在这家企业取得了多项专利。
拓展办学空间 实施“召回返读”
2004年春天,一个对学生体现“可持续关怀”的决定在硅湖学院出台了 他们对自己的“产品”――毕业生实施“召回返读”制度。这是硅湖学院确保学生具备过硬专业技能的又一创新性举措。
实施“召回返读”制度,既体现了硅湖学院对社会负责,对用人单位负责的精神,更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性化关怀。硅湖学院注重对学生的“可持续培养”,而不是送出校门就了事。毕业生在工作中感觉有更新知识、充实技能的需要,学校会负责到底;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要求毕业生进修提高的,学校也会满足要求。这项制度刚一推出,立即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日前,设计系01级夏莹同学主动向学校申请返读获批准,成为学院“毕业生召回返读制”的首位实践者和受益人。夏莹同学各门功课成绩全部合格,但今年年初在上海都市建筑公司实习期间,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还不够扎实,职业技能的掌握还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就主动向学校提出返读申请,要求继续学习3DMAX这门课程。目前她已办好了返读的相关手续。她表示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一学习机会,努力学好本领后再上岗。
江苏省高等学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林伟认为 “‘召回返读制’是学校对学生培养质量控制的延伸,是学校对毕业生在更高层次上的负责,对其他高校也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