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今年新年级界临教学实训之际,往年的实训情况则成为西安欧亚职业学院新闻系师生谈论的热门话题。他们在谈论中进一步明晰了2000级与2001级实训所创的特色:“注重发挥学生潜力”。
翻开实习报告,不难发现这样的话语:“挑战困难和挫折”;“用汗水和泪水播种”;“不放弃希望的人,也不会被希望放弃”。他们没有被希望放弃。2001级261名学生,仅在校外实习中就发表各类文章1547篇,制作电视节目345条,采写广播稿62篇,其中发稿60篇以上的3人,30篇以上的16人。《在疲惫中放歌》和《我的大学》分别获《中国教育报》征文一等奖和三等奖;《少年儿童肥胖病日益严重》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地方新闻”栏目头条播出;《栗战书察看渭河防汛》在西安电视台播出后被陕西省台选用。2000级的周姓学生发稿52篇,其发表在《世界导报》上的《考证,无奈的选择》被《中国教育报》与互联网等媒体转载。她并不满足新闻报道的采写,还向综合性评论文章进军,写下了《办报,需要好的定位――评西安报业当前的竞争态势》,刊在新闻系编印的《实训报告选编》上。该文用4500字的篇幅,分析了西安有代表性的9家报纸各自特点与经营方略,融进了自己的思考,提出了新的观点。陕西一名从事评报评刊的审读员看到后做了评价:“虽然评多论少,略显稚嫩,但该文基本把握住了西安报界竞争态势。分析近期西安报业的文章,首先出自于一位民办大专学生之手,难能可贵”。
几位学生曾对记者讲,面对民办大专生常被瞧不上眼儿的事很不服气。“我们不少鼻子不少眼睛,硬是要争口气,让他们正眼看看!”他们接着讲述了实训中是怎样的不甘人后。与一位白姓学生同在《甘肃日报》实习的,还有来自某名牌大学的学生。对此,她不卑不亢,以从容对待冷漠,横下心来“要用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果证明,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不是凭借学历的层次来判定的”。她实训期间,“没有一天懈怠”,后来单独前往边远农村走访、调研,写出《贺家湾社咄咄怪事――村头架电线,农家点油灯》、《西瓜熟了,农民愁了》、《逆境中的成功之路》3篇稿,均上了《甘肃日报》二版头条。总编辑赞扬她是“我社多年来新闻专业实习生中表现尤为优秀的学生”。曾在河南电视台实习并在该台就业的段姓毕业生讲,他之所以顺利就业,是因为在实习期间“通过自己努力博得实习单位的赞许”。就在2003年即就业的当年,因“年终节目考核全年发稿量第一”而获该台新闻评论部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