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十年面壁得斯书

2004-07-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冯绍雷 我有话说

华东师大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义和团战争的起源》一书作者、日内瓦高级国际研究院相兰欣教授以其深厚的国际研究与历史学的学术素养,选择了一个似已为国人耳熟能详的“义和团问题”作为本书题材,却开拓出一

片为前人所未见的宽广领域。无论是对于作为历史事件、还是作为国际事件的义和团战争来说,本书的出版是值得学术界充分关注的一件事情。本书特点在于,它对“义和团问题”的解读是从事件本身的来龙去脉与广阔的国际背景的相互联系入手,从参与各方富于特色的思想背景与政治行为的互动中去探求义和团战争的真谛所在。

就义和团战争的起源本身而言,作者着眼关注的重点在于满清政府内部的权力失衡(尤其是恭亲王去世之后)、各国传教士与中国人民的矛盾加深、帝国主义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竞争加剧、包括日益深重的自然灾害危及帝国末期的统治。而作者尤其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为何一个危机深重的中国敢于向当时世界最强大的11个国家同时宣战。在作者看来,这是慈禧在当时信息混乱、朝廷内部意见纷呈的背景下所作出的一个被动的决定,一般所称的宣战“诏书”仅意在恫吓与威慑,而不在开战。相兰欣教授认为,决定义和团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慈禧选择了以战争的风险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同时也间接地中止列强瓜分中国的势头。

作者具有熟练运用多国外语的卓越能力。本书是在广泛搜集并掌握中、英、法、意、日、俄等各国珍藏的档案文献,包括大量极难辨认的外交私人信件与手稿的资料基础上,以面壁十年的功夫从事写作,因而使得这部著作得以反映百余年前义和团战争恢宏图景中所包含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既包含晚清中国内部的帝党与反党、维新与守旧、满族与汉族、民间与朝廷、教民与拳民以及南北清流之间乃至于朝廷内部各种派系之间的交合与纷争,更是体现了更为宏大背景之下的晚清政府与各国列强、各国公使与朝廷内部、儒教与洋教、民间社会与教会、各国的中国通与外交官、各国外交官与各国政府、以及洋教中的新教与天主教、乃至列强各方之间的纵横交织与抗衡。

凭借作者二十余年海外游学的体察与历练,本书也远非仅是一般地记录上述诸种矛盾的展演过程,而是把渗透于列强对华政策中的各种不同的战略文化活灵活现地加以揭示与比较,因而不仅使得本书读来饶有趣味,而且大有裨益于从历史的角度把握西洋各国对华政策的内在思想背景与行为特征。本书还有一个相当富于思辩意趣的立论是当时西方列强把义和团战争时期的中国视为其全球对外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东方的角逐实现列强各自称霸全球的梦想。

如果说,任何一部真正的史学力作都包含着深刻的当代意义的话,那么,相兰欣博士的这部著作告诫我们:历史并非不可选择。当中华民族以新的面貌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重新解读义和团战争的这一段历史,有助于人们去思考如何克服在重大历史过程中由误判与误导所带来的挑战,以避免惨痛的历史以另一种方式的重演。

由于本书于2002年底由Rotledge公司出版发行后在海外学术界的广泛影响,作者得以荣获美国国会图书馆基辛格讲座教授的资格。

《义和团战争的起源》相兰欣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