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十年来,北京大学先后有80名青年学者获得资助。实践证明,该项资助对于北京大学选拔和培养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提升整体科研水平,加速学术团队建设提供了条件,为推动前沿创新性研究,促进学科交叉和开拓研究方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推动杰出人才成长,培
育优秀科研成果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一项旨在促进优秀年轻科技人才成长的专项基金,获得资助的科研人员有较大的选题灵活性,有利于青年学者在科学前沿领域大胆探索。
数学学院的王诗?教授是上世纪80年代的留美博士,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后,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并成为国际上“三维流形间的映射”研究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高度评价。
环境学院的方精云教授是首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当时年龄还不满35岁。“这项基金很重要,使我在年轻的时候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科研理想。”方精云教授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仍忍不住兴奋。
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以该项基金为起点,在科学前沿的不断探索中迅速成长。
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严纯华教授于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近年来在稀土分离理论及其应用、稀土功能材料化学的研究中取得了富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稀土工业提供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
北京大学像这样既在个人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又能引领相关学科发展壮大的优秀青年学者还有许多,他们已成为北京大学攀登科学高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有生力量。
加快学术团队建设,提升整体科学水平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推动了北大青年学术队伍的建设,使北大科研团队的年龄结构渐趋合理,学术气氛日趋活跃,整体学术水平显著提升。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是北大青年学术团队建设成绩最突出的院系之一。1994年以来,学院共有20位青年学者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得益于优秀青年学者带来的激情与活力,学院逐步形成了锐意进取、竞争开放的良好学术氛围,整体学术水平获得显著提高。2000年以来,北大化学学院稳居国内化学一级学科排名榜首,并日益成为国际化学界一支重要的研究力量。
北大数学学院拥有雄厚的人才队伍,学术地位在全国堪称一流。在段学复、姜伯驹等老院士的带动和培养下,借助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数学学院的科研队伍逐渐稳定并发展壮大,近年来更是呈现出人才辈出的形势。从2001年起,北大数学学院每年均有两名青年教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如今已有11名受资助者。
开拓研究方向,促进学科交融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为北京大学的优秀青年学者提供了灵活的支持方式和宽松的科研环境,不仅有利于不同学科间的团结协作,还形成具有交叉学科特点的创新研究群体。北京大学理论生物中心是新型交叉学科中心,其主要成员分别来自物理、化学、数学、力学、生物五个学科,均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获得者。该中心将目标定位于国际前沿领域,研究包括蛋白质全新设计、生物分子进化、DNA序列复杂结构研究及基因预测等理论生物学方面的跨学科重要课题。
环境学院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创新研究群体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资助的15个创新群体之一,成员平均年龄不足40岁。不同的学科背景为成员间的交叉合作、借鉴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了有利条件。创新群体在建立的头两年就已经在微量污染物结构效应关系、微量元素空间结构分析等领域取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
80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仅仅是北大优秀青年教师中的一部分,但由其所构筑的新的青年学术群体发挥了显著的辐射作用,一批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青年学者迅速成长起来,一个个新兴跨学科的研究平台正在逐步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