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专家,请你多到乡村来

2004-07-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赵婧 我有话说
今年是《科普法》颁布两周年,正值革命老区山西吕梁撤地建市。日前,中国科协和吕梁扶贫团组织中国园艺学会、食品学会、草学会、农学会等16个学会,北京农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48名专家,分别到吕梁市的8个县市进行科技扶贫,作科技报告和实用技术讲座,到企业进行科技咨询,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农民迫切需要科学技术

吕梁是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至今仍有93.78万人口未摆脱贫困,贫困人口占全区人口总数的27%。

据吕梁市科协主席王建军介绍,近几年来,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煤焦、冶炼、化工、建材、白酒等支柱产业,区域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主要还是靠天吃饭;尤其在种植、养殖方面,农民急需科学技术。

离石区农牧局杜局长说 “就离石区来讲,海拔高度由低到高,从800米到2000多米,气候呈多样性。干旱区红枣成活率只有20%,由于缺乏必要的科技知识,严重影响着红枣的产量。养牛户不懂如何科学配饲料,喂养奶牛,奶牛高产期一天产奶35公斤,低产时只有5公斤;而奶牛生病时,兽医站人员少,解决不了问题。”

文水县一些搞葡萄栽培的农民说,由于他们乡地理位置偏,六年没见到专家来指导栽培技术,他们不会修剪果树,不会配波尔多液,专家的来访让他们激动不已。

专家对此很是忧虑。他们说,吕梁地区农民实用技术急需普及和加强,搞果树种植的农民不会修剪常见的果树,如红地球应进行长短梢混合修剪,而果农进行极短梢修剪;套袋不留通气孔,造成果树日烧;搞养殖业的不会如何配饲料,成本多了繁殖却不快,还导致猪牛常生病。而科技推广单位由于缺乏经费,许多新技术难以推广。

专家带来实用的科技知识

本次科技咨询周活动,来访专家人数、水平都创历史之最。许多老教授年事已高,身体不太好,不顾下雨上山路难,还坚持下到最偏远贫苦的乡镇村。他们说,搞扶贫就是要做实际工作,就是要下到最偏远的乡村,听听那里的农民需要什么科普知识。

在离石区坪头乡,山西农业大学的张玉龙教授不顾雨大泥滑,来到果农的枣树下,就枣树的栽培管理技术,提高成活率问题一一向果农讲解。他提醒农民,如今的新品种层出不穷,但不能盲目选择,一定要选择适合土地生长的。

在城北街道办,北京农科院动科系的王占贺教授来到养殖户家,看了猪场里猪的品种、饲料,指导饲养户如何科学配料,才能让猪长得快、长得肥。中国养羊协会副理事长贾志海教授看到许多养羊户由于盲目选择了新的羊种,以致它们不适应这里的气候环境,生长得缓慢、个头小,当地牧民有意见。贾教授提出了适合引进的羊种。

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秘书长晁无疾教授等7位专家深入到文水县孝义、胡兰等农业园区,就葡萄栽培和温室葡萄栽培技术、特种玉米栽培、设施梨的栽培技术、养牛技术等作了13个讲座和报告。当专家要走时,村民舍不得专家走,他们真诚地希望专家能够常来指导工作,引进新技术。专家回到北京后,西旧村的村民李克俭还给晁无疾教授打电话,邀请其近日到西旧村再次指导葡萄生产,并寄送更多的资料。

北京农学院副院长王有年教授36年前到山西下乡插队,他介绍说,北京农学院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受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科协委托,年年上吕梁扶贫,已经为吕梁培养千余名基层干部和数万名农民,推广30余项实用技术,创直接经济效益数亿元。

农民如何能更主动一些

中国科协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张晓军介绍说,中国科协从1985年在吕梁开展扶贫工作,至今已有19年。19年来,中国科协以科技扶贫为己任,通过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开展科技咨询,举办培训,搞科技示范,推广实用技术,引进人才、新品种等工作,帮助吕梁的广大干部和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科技知识,为吕梁的早日脱贫致富做出了很大贡献。

专家的来临为吕梁的发展带来一场及时雨。专家在给吕梁带来科学知识、实用技术的同时,也在慢慢地转变他们的观念。中国科协扶贫团长王其辉认为,天然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可能是改变不了的,专家团到那里进行科普咨询毕竟有限,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让当地人自己切身体会到科学种植养殖的重要性,转变几千年来根深蒂固保守的旧观念。农民自身要积极行动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去学习。当然,首先就是当地领导班子要转变观念,制定适合的发展思路,才能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早日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