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减负”减出“高质量”

2004-07-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曹继军 本报通讯员 余荣华 我有话说

今年中考,上海市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56%的考生达到市重点线。刚刚完成考试的学生却说 我们一点也不累。

好成绩、不受累――令无数学生神往的两全齐美,在上海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成为现实。这所只有6岁的“年轻”学校,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实现了“轻负担”与“高质量”的双赢,完成了从薄

弱学校到名校的跨越。

学校:关注学生的“最佳发展期”

静教院附校小学一年级不开数学课,每周只有一节数学活动课,教师带着学生拼图、搭模型。孩子们兴趣十足,玩着就把“1个圆”“2个长方形”这些数形概念装到了小脑瓜里。

一年级的语文课、英语课却是重头戏,天天都有。不过,只要认读,不要书写,更不要回家做作业。就这么轻松地学着,一年级的学生却能识1500个字,二年级达到2500个字。

与众不同的课程设置背后,有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这就是校长张人利倡导的“最佳发展期”。

在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学习某一门学科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不同。学生学习某门学科效益最高的年龄段,就是学习这门学科的最佳发展期。根据这样的理念,附属学校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两个重心移位 把抽象思维比较强的学科重心上移。

张人利坚定地认为:课程改革是“减负”的突破口。“长期以来,关于课程设置一般有三方面的考虑 学科体系、社会需求、学生发展。从实施情况来看,往往偏重于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对社会需求,特别是对学生本身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在最容易学会的时候学,学最感兴趣的知识,成为“轻负担”与“高质量”的契合点。

该校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没有沉重的课业负担,孩子从入学开始就喜欢上了学习;一位五年级数学教师说 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比同龄人好,学习能力也更强。

学生:学习有兴趣就不是负担

初三男生张黎叙述的校园生活很丰富:早上的体育活动、中午的校内公益劳动、“明星闪亮30分”才艺表演……中考复习也没影响同学们参加感兴趣的项目。

初二女生王婷描绘的课余生活更轻松:一个多小时完成作业,然后就是查资料,办小报,做幻灯片,看看课外书,画画素描。

学生的生活那么轻松有趣,优异的成绩从何而来?学生和家长都说:因为学校充分利用了40分钟正规课时。

在张人利校长看来,让40分钟充分燃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减负”增效的直接手段。张校长坦言,许多学校课堂教学浪费时间太多,重复、拖沓,损害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从6年前开始课程改革起,静安教院附校就一直强调教学效益,考评教师实绩不单看考试成绩好不好,更要看学生学习负担多与少、学习兴趣高不高。

这种导向“逼迫”教师放弃驾轻就熟的“题海战术”,探索让学生更轻松、更有效率的教学手法。英语老师魏春强创造了“金字塔式”习题设计法,从学生上一次练习中总结出难点重点,设计下一次练习题,练习量逐步减少、针对性日益加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内时间用足了,课外时间也要用好。学校为学生开出了近百门选修课,创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每天中午的“英语长廊”和每周四的“明星闪亮30分”等已经成为吸引学生参与的“名牌”项目。记者踏访“英语长廊”时正值暑假,见到的只是长百米、宽十来米的几条跑道,但学生们的描述让它生动起来 每天,几十名老师与上百名学生聚集在这里,用英语交谈、辩论。每次都有一个话题,话题都是提前发布,准备一次发言不仅要运用“库存”知识,还常常要紧急“充电”,但大家乐此不疲。

教育专家早就指出:作业时间、上课时间等指标只是“减负”的皮毛;以学生为本,让孩子快乐学习、主动学习才是“减负”的精髓。静教院附校给学生“减负”,减掉的不仅是作业量,更是了然无趣的学习带来的烦恼。

家长:理解了也不会盲目“加压”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家长们众口一词拥护“减负”。但是,孩子刚入学那会儿,他们几乎都因为学校作业少,对教学质量产生过担忧,并且或多或少采取过“补救”措施给孩子“加压”。

要给学生“减负”,先要给家长“减压”。所以,每周都有一天,学校对家长和社会开放,所有班级的课可以随便听。每天上学、放学时,张人利校长站在校门口,与家长们聊聊,问孩子功课多不多,有没有被罚做作业的,对学校有什么建议……

除了“站校门”,张校长还喜欢开家长会。家长会很少有全校性的大会,基本上是年级、班级的“小会”,张校长总是争取每会必到,抓住机会宣传课改和“减负”。

学校为学生“减负”,家长却给孩子加“加压”,这说到底是家长希望孩子考试出成绩。摸准了家长的心思,张校长就从中考、高考题型的变化说起,以考卷中的题目为例,论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阐述学习课外“隐性”知识的好处,开导家长们正确看待教改和“减负”。各班的班主任也与家长一对一交流,细说学生短长,提出教育方法和途径。

家长认同了学校的教育理念,信任了学校的教学方法,也就不会盲目给孩子“加压”。静教院附校中,并不全是“尖子生”,也不是个个进重点。但是,家长对学校的满意率达99%。

七年级的张弛宇自认为学习成绩并不“拔尖”,但挺喜欢写作。父母并不强求他名列前茅,所以他的课余时间没有交给“课山题海”,倒是常常抓住灵感“爬爬格子”。张弛宇诙谐地对记者说 你看,我胖乎乎的,就是学习没什么负担,心宽体胖嘛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张校长多次谈到学校在“减负”中的责任:“减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协力进行,但是,学校应该立即行动起来,争取有所作为。也许,正是这种责任心和紧迫感激发出教育者的创造力,浇灌了学校的奇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