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充分展示当代新人、当代英雄的崇高精神与伟大理想,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践行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关键。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文艺,应当在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要塑造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创业者,表现他们那种有革命理想
一般来说,新人就是具有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先进思想,能够站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要求,表示出时代前进趋势的先进人物。各个时代都有一批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先进人物,即时代的新人出现。各个时代的文艺,也总有一批作品描写了作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新人。我们的“四有”新人,既不同于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这样的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也不同于普希金笔下的达吉雅娜那样被称为“俄罗斯灵魂”的“新人”;既不同于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拉夫列茨基、英沙罗夫、叶琳娜、巴扎洛夫这样的“新人”,也不同于受到列宁称赞、对列宁产生过影响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笔下的拉赫美托夫这样的新人。这些所谓新人,都是属于过去时代的新人。我们这个时代的新人,是具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积极为实现这种理想而奋斗的、具有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新人;是能够凭借先进的文化思想自觉地从事变革现实的伟大的社会实践的新人。这种新人,无产阶级革命时期被称为“叱咤风云的革命的无产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被称为“改革者”、“创业者”或“社会主义新人”。邓小平把这种新人形象誉为“全面发展的人”,就像马克思所说的“有实践力量的人”,即能够比较自觉地掌握和实施新的实践理性的人。邓小平也把能否通过掌握和实施实践理性去“改变旧环境”和推动社会进步,视为区分“新人”和“旧人”的重要标志。不愿改变和安于旧环境,不管声称自己多么不愿再做“旧人”以及他们多么不愿人们再做“旧人”,这种人“依然是旧人”;“只有改变了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同进也改变自己”的人“才会不再是旧人”,才配称为能够通过“使用实践力量”“改变旧环境”的“新人”。今天的文艺应当为培养和造就具有先进文化素质,能够掌握实践理性和显示出实践力量的“四有”新人做出更大的努力。
崇高的精神是伟大事业的灵魂,伟大的事业是崇高精神的结晶。崇高的精神,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凝聚着绝大多数人的意愿和根本利益。邓小平认为,就整体而言社会主义文艺应是表现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民群众的崇高精神。他说:“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我们的人民勤劳勇敢,坚韧不拔,有智慧,有理想,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顾大局,守纪律。几千年来,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满怀信心,艰苦奋斗,排除一切阻力,一次又一次地写下了我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没有把他们压倒。任何严重的困难都没有把他们挡住。文艺创作必须充分表现我们人民的优秀品质,赞美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在同各种敌人和各种困难的斗争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这段论述是邓小平对中国人民历史与现实的崇高精神的生动概括。从中也不难看出他坚持的正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美学观,即主张以人民群众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本质力量作为崇高精神美的主要表现对象。这种在斗争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属于一种崇高美。它展现的是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那种一定要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而决不被敌人和困难所压倒的崇高力量、崇高精神、崇高品格、崇高理想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伟大业绩。众多英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一共同品格,既是民族英雄精神的辉煌写照,又是崇高精神美的高度体现。对此,邓小平曾大声疾呼,要把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崇高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重要支柱,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所向往,也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由此可见,抒写崇高精神应看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神圣使命,也是文艺反映现实的必然要求和无法推卸的历史责任。
伟大的革命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四有”新人的本质特征与精神支柱。邓小平说:“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邓小平说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理想,就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就是当代的先进人物,其中,做出英雄业绩的就是当代英雄。在他们身上既体现了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品德,又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高度的爱国主义感情;既体现了共产主义理想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又有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既体现着我们时代历史发展的趋势,代表着人类未来的希望,又有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的精神面貌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的道德力量。这样的人物必然是我们事业的脊骨,我们国家和民族各条战线的支柱。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和讲求经济利益时代的到来,有人就开始嘲弄这样的英雄和新人了,认为现在还歌颂这样的英雄和新人,岂不可笑,岂不违逆时代精神!对此,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我们不是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上述的革命精神参加革命到现在吗?从延安到新中国,除了靠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外,不是靠这些宝贵的革命精神吸引了全国人民和国外友好人士吗?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理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对于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来说,我们的旗帜仍然是共产主义;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仍然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