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郑小瑛出现在评委席上

2004-07-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宋慧敏 我有话说

在刚刚结束的第11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的一场比赛中,监审组长说道:“全国各地的多位观众来电话说,看到评委席上坐着久未与大家见面的著名女指挥家郑小瑛,非常高兴,他们向她表示致敬。郑小

瑛是我们监审组李双江、金铁林都师从过的老艺术家……”,话音未落,现场响起热烈掌声,向这位在央视久违的老艺术家表示特殊的敬意。

作为本届大赛美声组的评委,郑小瑛由衷地为近年来出现了较多的优秀歌手而高兴。她说,过去搞歌剧,就是缺少男高音,而现在优秀的男高音歌手越来越多,这实在是一件大好事,这说明我国声乐教育水平有了整体的提高。作为曾担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爱乐女”乐团创办人之一的郑小瑛,过去一直活跃在北京舞台上,并频频在电视报刊上亮相,可是这几年却未见踪影。她到哪里去了呢?

其实,郑小瑛一直没离开舞台,只不过她从大城市撤出,开创了新的音乐人生。正如她所说,“生命的最后突然又迎来了一次机会,上了一个比以前更加有意义的台阶。”1997年,厦门特区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的港口城市,可是出生于鼓浪屿的国际钢琴大师殷承宗却无法在家乡演出钢琴协奏曲《黄河》,因为厦门没有交响乐团。正在此时,郑小瑛应厦门市领导之邀,在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于1997年8月启动了我国第一个不占国家编制的民办职业交响乐团,从此开始了她在厦门的爱乐人生。

谈到厦门爱乐乐团,郑小瑛有无尽的自豪与喜悦。这个于1998年9月首演的乐团,每天坚持严格训练5个小时,近6年来已排演了120多套中外交响音乐会,从莫扎特到德彪西,从春节序曲到《土楼回响》(由刘?作曲、由郑小瑛推动和首演的荣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的交响诗篇),共演出了400多场,曾与100多位国内外著名音乐家合作,其中包括韩中杰、黄飞立、董麟、朱晖、邵恩、殷承宗、许斐平、俞丽拿、吕思清、黄斌、李传韵、秦立巍、闵惠芬和迪里拜尔等知名大师和杰出音乐家。2000年开始,乐团在福建、湖南、广东、江苏、浙江、湖北、四川等省的20多个城市进行了巡回演出;2002年春,乐团出访日本,以全套中国曲目的演出获得成功,并得到日本友人“厦门竟有这么好的交响乐团,中国竟有如此好的交响乐,真是不可思议”的赞叹;当年10月,年轻的厦门爱乐乐团勇敢地承担了在厦门举行的第四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大赛中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决赛全部协奏任务,获得国际评委的一致好评;11月乐团作为全国唯一被选调的地方团体,携《土楼回响》和其他福建题材交响作品晋京向党的十六大汇报演出,受到了首都听众令人感动的热烈欢迎;2003年又成功地在香港演出,并参加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厦门爱乐乐团在郑小瑛的领导下,以它的实践和活力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新型职业交响乐团的形象。现在该团已成为厦门市的“一张烫金的城市名片”,他们在“阳春白雪,和者日众”的理想鼓舞下辛勤耕耘,以至于张昌平市长居然说出“厦门可以没有市长,但是不能没有交响乐团”的名言。

郑小瑛坦言她人生中最得意的事情有三件,其中之一便是组建了厦门爱乐乐团,在厦门市政府的授权下按艺术发展规律进行建设。另外两件事就是她于上世纪80年代亲自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开幕前20分钟音乐讲座以及90年代她和一些女音乐家惨淡经营的“爱乐女”乐团。

熟悉郑小瑛的人都知道,为了在年轻人中播撒经典音乐的种子,她曾经在歌剧开幕前的20分钟,在休息大厅内为观众讲解歌剧的音乐知识,吸引和启蒙过不少音乐爱好者,成为当时一道夺目的风景线。她还带着乐队到大中学校边演出边讲解,普及音乐知识千余次,直接听众达30多万人次,这种边讲边演的形式,成为颇受欢迎的“郑小瑛模式”。

“爱乐女”一直是郑小瑛心中的一个不能释怀的情结。它是中国第一个志愿者音乐团体,从1989年底成立,到她1996年辞职,在近6年的时间里,郑小瑛带领一批有奉献精神的女音乐家利用工作之余演出了200余场,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和赞扬。1995年,她指挥百名女性组成的“爱乐女”交响乐团在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上成功亮相,给数万名来自全世界的妇女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正在“爱乐女”辉煌发展之际,却因政策体制问题,面临解散的困境。当时全国50多家媒体呼吁保住它的存在,光明日报还刊出了《爱乐女,我们需要你》的特稿文章。最终,“爱乐女”不得不由一个志愿者团体变成了一个营业性团体。无奈之中,它在一片叹息中沉寂了。

在肯定此次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的同时,郑小瑛也恳切地提出了不足之处,她认为,演唱用伴奏带对于美声和民歌唱法来说是不恰当的,一来歌手的表演不得不受有固定速度的伴奏带的制约而影响现场发挥,二来也影响评委的全面判断,如果用钢琴伴奏,就会更加专业化。

今年75岁的郑小瑛,行程还是那么风风火火,她19日飞回厦门,当天下午就要赶到金门,带领自己乐团的骨干,去帮助金门的三四百名中学师生共同举办一个音乐夏令营。

郑小瑛说:一生做得最开心的事,总结起来,就是“急社会之所需,尽自己之所能”。正是在这两个最佳点上,她找到了人生的坐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