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陈思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生命中有许多快意的事情,读书大约可以算作一种,文人的读书境界大
我自己对文学经典向来怀有深刻的敬意,这些被许多人反复阅读的文学作品在不同的时代撞击着不同的心灵,同时,我也深信文学阅读是一种非常私秘的感觉,需要我们打开心灵的枷锁,谛听来自生命深处的声音,这些细密的感受就这样一点点塑造着我们,改变着我们。在个人感受性的强调下,我觉得陈思和先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有点冒险的意味,他既要把自己的感觉完完全全的传达出来,又要带领我们进入一片迷人的文学星空,在文学史的穿行中传达出自己的体验,让我们领受和感觉,让我们在文学的传统中把握独特性。我担心一个文学史家可能会因为过于重视资料和史实,让匠气和沉重毁灭感受性,尤其是像陈思和这样颇有造诣的文学史家,可能对文学感受的伤害更大。
可是,我的疑惑在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的遭遇中一点点被瓦解,让我看到个人感受性的有限,名家的魅力呈现出来,名家卸下所有的外壳,朴实的站在我们面前,有时比我们高,因为他知道这些作品的资料和背景,有时和我们一样,平平常常的,把自己的喜好和品位一下子告诉我们,他在里面经常说的是:我不喜欢,我觉得,我想是这样,仿佛是一个很博识的朋友把它的丰富感受告诉我们,这个朋友稍稍带着点上海的口音,很温软,很和缓,他诉说自己的感受后,开始告诉我们所不知道的文字之后的东西,让我们时时惊叹原来这个作品可以这样读,原来在文字下还有另一层意蕴。正如作者所说,细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一种心灵与心灵互相碰撞和交流的过程,我们阅读文学,是一种以自己的心灵为触角去探索另一个或为熟悉或为陌生的心灵世界。就这样,我们不自觉地和名家一起阅读了十二部现当代文学名著:《狂人日记》、《知堂文集》、《电》、《边城》、《雷雨》、《十四行集》、《生死场》、《骆驼祥子》、《子夜》、《倾城之恋》、《长恨歌》、《坚硬如水》,仔细领会作品的内在精细微妙之处,细细品位每一部作品的来源与肌理,质疑隐藏在作品中的缝隙,借此提供更多言说的可能性。作者不仅带领我们领略了美不胜收的文学之旅,而且教给了我们领略文学风景的隐秘钥匙。
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作品,比如对张爱玲《倾城之恋》的解读,当我们还沉浸在范柳园和白流苏的爱情游戏时,他看到了张爱玲在《倾城之恋》的矛盾和姿态,一针见血的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立场,他说:虚无的人感受不到真正的爱情。相比较于萧红的投入、执着和苦难,张爱玲从骨子里对人生缺乏信任,从而成为“一代虚无主义的精神保姆”。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不同意也没有关系,作者早就知道了张迷的立场,所以作者说:“我认为张爱玲对我们今天的文学有正面因素,也有负面因素。可能我这个说法大家都不同意,但是没有关系,我是把我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现在,我也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阅读名篇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