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中医的种子在世界开花结果

2004-07-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乔汝旺 我有话说

在一个只有四五十个座位的小会议室里,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医学专家。过道里、讲台旁、甚至会议室门口都挤满了人,他们像小学生一样在静静地聆听着台上一位中文名字叫马万里的中医学专家的讲座。台下没有一点声音,似乎每个人都不想漏掉台上所说到的每一句话。这是在荷兰举行的一个医学发展研讨会上出现的场景。而

这个马万里――欧洲人熟知的欧洲中医之父,就是从南京中医药大学走出去的正宗的南中医人。

谁说咱中医不行

先后三次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的马万里现在已是欧洲公认的中医学权威,他编写的有关针灸的四部教材已经成为欧洲通用的针灸教材。他在给南京中医药大学四十周年校庆写来的贺信中说:“中医在过去的15年里,在西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没有像南京中医药大学那样的国际针灸培训中心,西方要取得这些进步和发展是不可能的。”而马万里也只是众多留学生中的佼佼者之一。尼日利亚学员法西洪用针麻术使一位因车祸颅骨骨折的病人在神志清醒的状态下进行脑外科手术成功,被当地报纸誉为“医学奇迹”和“非洲医学史上的新篇章”;英国学员刘维斯用耳针进行无痛分娩,成了当地一大新闻……正是他们创造的一个个医学发展的奇迹与高峰使学校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新的学员来这片沃土学习。当然这与南中医一流的教学质量是分不开的。正如马万里在贺信中所说,“这里有优良的中医教学传统,有很多优秀的有经验的教授和临床医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早在1957年就开始接收来自原苏联、朝鲜、蒙古等国的留学生,开创了中医药外事教育的先河。到目前为止,南京中医药大学已经为世界上90余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7000余名中医药针灸人才。他们学成回国后,凭借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到的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服务精神受到当地人民的尊重和爱戴,有许多已成为医学界的名人,如上文所说的英国的马万里、美国的大卫医师、新西兰的吉布教授等等。甚至有一名叫陈亚先的苏里南学员回国后,以所学针灸术为群众治病,由于疗效显著一时引起轰动,在后来的总统竞选中获胜,成为苏里南国家总统兼政府总理。

中医“呆在家里”是长不大的

让中医学走进国外正规大学课堂是几代中医教授专家的梦想。经过南京中医药大学领导、专家两年多不懈的努力,这个梦想终于在1994年得以实现,中医真正登上了外国高等教育的大雅之堂。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合作举办中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首开我国与西方正规大学合作开展中医学历教育的先河。当时的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对此表示:“南京中医药大学办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此外学校还同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美国、新加坡、葡萄牙等国开展联合办学、办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项平引以为豪的有两块“金字”招牌。一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二是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学校曾先后承担了多项世界卫生组织的科研项目,均按计划完成,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官员的好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曾两次到南中医大视察,对南中医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赠送两辆丰田面包车。

中医作媒把心拉近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中医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一条不可或缺的纽带。特别是在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原国家教委和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确定为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的八所中医院校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校积极探索对外办学新思路,先后同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长庚大学等知名大学开展联合办学。学校转变思想在对外办学方面积极地走出去,特别是对台办学上勇于探索,敢于负责。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和办班形式。从1988年一位台籍针灸专业本科生开始,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台湾地区的一些大医院的在职医师,有的已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仍兴致勃勃地前来学习祖国纯正的中医药学。有的台湾学生在华东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时,深入灾区慷慨解囊。更多的台湾学生及其家长对母校也表达了很深的感情,或捐款、捐物,尽绵薄之力来改善办学条件。到2004年,学校港澳台在校生已达292人。这为港澳台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了解祖国搭建了一个宽广的平台,增强了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感,对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