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草原从远古以来就是人类先民长期繁衍生息的地方,从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起,原始居民在这里交替出现了采集、狩猎、游牧、农耕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相继走上历史舞台,演变出北方草原朝代更迭、民族兴衰、文化相承融合的“文明进步状态”,共同创造发展了草原文化,成为使中华文明长期保持多元内在气质的重要的物质和精神要素之一。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认为,草原文化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三大主源之一。草原文化作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历史积淀的文化类型,同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交相辉映,相互渗透,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团英介绍,在中华文化的研究中,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已得到较为充分的研究,但对于草原文化的研究相对滞后。在以往的论述和研究中,经常从中原文化“正统”意识出发,忽视、排斥包括草原文化在内的北方民族历史文化。国际上反华势力也别有用心地割裂草原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历史联系,为“中国以长城为界”制造依据。因此研究和发展草原文化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加强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招标的研究课题包括草原文化概论、草原文化史论、中华文化大系比较研究、草原文化与人类文明研究等十个系列课题,从而阐述和揭示出草原文化的主要内容、形式、属性、地位、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