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强国的语言与语言强国(图)

2004-07-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宇明 我有话说

李宇明,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院语用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和应用语言学等,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曾两度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理论上语言是一律平等的,现实中语言是有强有弱的。语言的强弱与语言所属社团的强弱盛衰呈正相关。古罗马帝国的强盛,造就了拉丁语在欧洲古代的“超级语言”的地位;法兰西的崛起,使法语在17世纪成为欧洲外交用语。现今不可一世的英语,1600年前后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语种,是老牌的大英帝国和新兴的美利坚合众国,给了英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同法语一决雌雄的资格。二战之后,美国成为军事强国和技术盟主,英语超越法语成为世界外交、贸易、科技、教育的第一大语言,时至今日,几乎成了“世界通语”。

语言强弱不仅是国家强弱盛衰的象征,而且语言也会促进国家的发展强大。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民族的象征,是“软国力”的核心。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80%的信息由语言文字来负载传递,语言信息技术和语言产业成为当今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宠”,语言构成“硬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故而许多大国都在有计划地实施各自语言的战略,并努力扩大语言的国际影响。美英等国通过贸易、媒体、教育、文化等途径向世界倾销英语,法国努力协调有34个国家和3个地区构成的法语区(Francophonie)的语言问题,西班牙利用 西班牙语世界 (Hispanidad)这一概念向世界进行语言传播(Language Spread),日本、韩国建立基金会不遗余力地推进日本语韩国语的国际传播。

汉语的强与弱

我国正在充满信心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在“和平崛起”为经济强国。在国民总收入列世界六强、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一千美元的历史机遇期,我国应当审时度势,制定科学而且充满雄心的语言战略,使语言在国家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发挥巨力,保证将来国家强大时也有与之相称的语言强势。

在世界语言之林中,汉语的优长之处主要有三:其一是人口优势。据估计,海内外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大约有13亿,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其二是文化优势。汉语负载着最为悠久的对世界充满魅力的中国优秀文化。其三是潜在的经济价值。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使汉语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美国等许多国家已把汉语作为主要外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世界上约有2500万人在学习汉语。

毋庸讳言,汉语走向强势的不利因素也有不少,择要可举者五:其一,汉语的一致性差,方言分歧严重,普通话没有普及,汉字有繁体字与简化字之别。其二,在升学、晋职、晋级、就业等领域,存在着轻汉语重外语(主要是英语)的政策规定或心理倾向,损伤了母语的声望。其三,汉语汉字的规范标准不健全。我们对现代汉语、现代汉字的研究不够深入,没有汉语的音节全表,没有规范汉字表,没有全面反映海内外华人词语的词典,没有与汉语地位相称的语法长编,没有专门的普通话研究室和现代汉字研究室。其四,世界上许多信息技术的巨头公司,如微软、因特尔、IBM、富士通、摩托罗拉等,都争相把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作为重要的研发任务,而我国在核心技术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还不多。网络上对公众开放的汉语数据库还很少,导致网络的利用率低、实用价值低。其五,汉语在国际语言生活中还算是弱势语言。将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或工作语言的国家和地区不多;联合国虽然将汉语列为其工作语言,但是地区性或国际性的组织、会议真正使用汉语的不多;汉语在地区或国际的重要交际领域,如外交、贸易、科技、教育等,使用十分有限。

汉语走强的战略与举措

汉语的现状、国人的语言心理和一些涉及语言的政策,与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不相称,与国家的和平崛起战略不适应。为使汉语走强,笔者以为如下三个方面相当重要:

第一,提高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社会声望。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法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努力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声望,乃固本之策。要提升语言的国家意识,爱我中华,亦爱我语言。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成为珍爱国家语言文字的表率。教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等领域,应在语言文字运用上为社会树立榜样。要科学处理外语与母语的关系,国家开放急需加强外语教育,但也决不允许外语吞噬母语。

要重视汉语汉字的规范化建设。成熟的优秀的有影响的语言,必须在语言结构、文字系统和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等方面,建立一系列科学、管用的规范和标准,以便于汉语的教学与使用,便于汉语文字的信息处理,并利于汉语国际声望的提高。要大力推广普通话,争取到2050年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要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汉语拼音是汉字的得力助手,特别是在信息检索、中外交流和人与机器的交流中,作用非常重要。熟练使用汉语拼音是信息时代中国人的必有素养,小学教育中“淡化”汉语拼音教学的主张,短视而有害。

第二,加快中国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研究。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是我国信息化的基础工作,是必决之役、必胜之战。现在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离开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真正的信息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中国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正在由字词处理向语言处理方向发展,由文字处理向语音处理的方向攻坚。应集结语言学和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人才联合攻关,联合培养综合性的语言信息处理人才,特别是要造就一批学科的领军人物。应集中力量建设各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语言资源和软件资源,并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占领市场,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通过产品效益支撑科学研究。争取用五到十年的时间,使我国的语言信息处理跨上新的台阶。

网络的数据库建设应受到特别关注。网络是“路”,网页是“车”,数据库便是车载之“货”。“货物贫乏”是网络效益低的最大问题。没有足够的数据库,特别是没有足够的面向公众的数据库,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教育和电子娱乐就无法顺利进行。数据库的语言基本上应使用汉语,既便于国人使用,增加更多的网民,也能迅速增加虚拟空间中汉语的比重。要注意开发以汉语为中心的多语种数据库,方便外国人访问我国网站。虚拟空间遵循“拥有者占有”的公理,建立一个领先的功能强大的数据库,就等于拥有了一个领域、一个学科。网络世界的分割刚刚开始,占领更多的网络世界的领地,依赖于各种各样的数据库。中国文化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等中国文化的数据库,以使中国文化以数字化的媒体方式永世长存,便于中外研究者运用数据库开掘中国文化的宝藏。建设中国文化的数据库是一项基础工程,是使负载中华文化的古今全汉字、古今民族文字和各种有用的符号进入国际标准化的空间,以保证中国文化以其本来面貌保存、开发及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无障碍交流。

第三,努力推进汉语的国际传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调查世界上汉语使用现状的基础上,配合和平崛起战略,进一步明确汉语国际传播思路。比如,从人群和地区来看可以划分三个战略区域:海外华人社区圈,传统的汉字文化圈(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和辐射圈(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传播方略。譬如,首先加强海内外华人社区的语言协调,并以文化为基底与汉字文化圈结成语言同盟,再尽力向辐射圈辐射。先争取汉语作为各种国际会议(特别是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和以华人为主体的国际会议)的会议语言的地位,再逐步争取各种国际组织以汉语作为工作语言,争取汉语在汉字文化圈和辐射圈的主要外语的地位,力促汉语进入其国民教育体系。传播的主要途径,可以定位于文化、贸易、教育以及在中国举行的大型国际活动(如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等)等。语言传播组织可考虑以民间为主,官方成立有权威的高效率的协调机构。在汉语国际传播战略的指导下,通过各种具体操作,促进汉语尽快走向世界。

信息化的飞跃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带来了语言间更大的不公平,并威胁着许多语言的生存。我国的信息化正在快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这为汉语在信息化时代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通过提高汉语威望、推广普通话、完善汉语汉字的规范标准、推行和完善汉语拼音方案等措施,可以使汉语固本强体。通过语言信息处理和网络数据库的快速建设,可以争夺虚拟空间的汉语地位。通过一系列汉语国际传播的措施,最终可使汉语在国际语言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不仅要成为成为经济强国,而且也应当成为语言强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