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诗里山塘

2004-07-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冯朝雄 我有话说

姑苏繁华,萃于金阊;吴中胜景,虎丘称最,两者一线相连,是即山塘。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时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率苏州百姓自阊门至虎丘开挖河道与运河贯通,“水陆并行,河街相邻”,“桃李莲荷,约种数千株”;“自大津桥(俗讹渡僧)下塘至虎丘,延亘七里,古名‘白堤’。”(《百城烟水》卷三)人称“七

里山塘”。事后,白居易写有一首五律:

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
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
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
好住河堤上,长留一道春。

(《白居易集》卷二十四《武丘寺路》)

山塘两岸粉墙黛瓦,临街枕河,楼堂祠馆相望,梵宫琳宇峥嵘;水上廊桥横跨,拱如新月,灯船画舫,笙歌悠扬。文士选色征歌,商贾云集逐利,其繁盛可与秦淮河方驾。

清初陈其年有词道:

窈窕山塘半酒家,浣衣归去笑吴娃,东风吹得绣裙斜。
琴几砑光麋绿竹,楸枰敲落水仙花,碧纱窗影浸山茶。

(《迦陵词全集》卷二《浣溪沙・山塘即事》)

至晚,山塘景色犹佳。清初汪懋麟有诗云:“一棹送斜日,满溪生夕烟。寺昏僧磬隐,山静塔铃悬。…….(《百尺梧桐阁续集》卷一《日暮泛舟半塘夜登虎邱》)

“吴趋人好鬼,风俗自年年。百戏陈通国,群神冠进贤。……”(引自《百城烟水》卷三潘陆诗)祀神活动,其实就是百姓的节日。山塘因为人气之旺,成为民俗活动之地。明清时,寒食节有迎祭城隍,十月初则有“无祀会”。清初朱彝尊有诗记将城隍神由城内经山塘迎至虎丘厉坛时的盛况:

寒食山塘路,游人队队偕。
桁杨充皋隶,箫鼓导神牌。
红粉齐当牖,银花有堕钗。
殷勤短主簿,端笏立阼阶。

(《曝书亭集》卷二十一《山塘纪事二首》之一)

山塘曾见证过许多人生的悲欢离合。明末秦淮名妓董小宛曾卜居半塘(位于山塘中段),崇祯十四年(1641年),前往湖广探亲归来的冒襄在半塘巧遇了濒危的董小宛,从而使一对才子佳人终偕连理。而身经鼎革之变的诗人吴伟业也有一首词:

踏翠寻芳,柳条二月春风半。泰娘家在画桥西,有客金钱宴。道是留侬可使,细沉吟,回眸顾盼。绣帘深处,茗碗炉烟,一床管弦。

惜别匆匆,明朝约会新亭馆。扁舟载酒问婵娟。蓦地风吹散。此夜相思岂惯。孤枕宿,黄芦断岸。严城钟鼓,冻雨残灯,披衣长叹。(《梅村词・烛影摇红》)

这首题为《山塘纪事》的词,虽然没有说明何事,但词中表露出的情思,很可能是他与红颜知己卞玉京的一次相见。

当时山塘水上飘浮的灯船画舫,大多是流动的声伎之所,即白诗所谓“花船”。晚清时,化名“富彩云”,又叫“傅彩云”的名妓赛金花,最初就是这样一位混迹于山塘花船的“坐舱姑娘”。后来她成为状元娘子出洋及其后的复杂经历,被时人樊增祥写成洋洋洒洒的梅村体前后《彩云曲》。诗中这样描写当时的赛金花:

山塘女伴访春申,名字偷来五色云。
楼上玉人吹玉管,渡头桃叶依桃根。
约略丫鬟十三四,未遣金刀破瓜子。
歌舞常先菊部头,钗梳早入妆楼记。……

山塘还记下了不平凡的历史风云。值得一提的是明天启年间,万余苏州市民群起反对阉党迫害东林党人,那是近古以来,中国新兴市民阶层的一次抗争。为此,颜佩韦等五人慷慨赴义,葬于山塘;复社领袖太仓张溥写下了那篇著名的《五人墓碑记》,这就是“五人之墓”。

清初王士稹有诗道:

流连虎阜游,宛转山塘路。
石门映回波,英灵此中聚。
满坛松桂阴,落日青枫树。
生傍伍胥潮,死近要离墓。
千秋忠介坟,鬼雄誓相赴。
酹酒指苍碑,寒鸦自来去。

(《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卷一下《五人墓》)五人之墓至今尚存,成为游人凭吊的一处胜迹。

说不尽的往事虽已如烟散尽,但山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却日益为人们重视,如今一项全面维修工程已经启动,山塘重光有日。(作者单位:苏州中外名人研究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