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自中东地区8国的驻华使节聚会浙江余姚,参加今年浙江经贸洽谈会举办的“余姚―中东合作论坛”,意欲进一步推动经济领域的双边合作。阿拉伯联盟驻华大使默德・赛瑞盛赞说:“这样多的中东大使到中国的一个县市参加论坛还是第一次。对我们更深入了解中国和推动双方之间的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个350亿美元的大市场
出席“余姚―中东交流与合作论坛”的阿曼大使说:“去年,阿曼与中国的贸易额已近30亿美元。”这位已经在中国任职4年的外交官,曾经与本国经贸代表团一起考察了韩国等地,最终还是建议本国政府把眼光锁定在中国。
实际上,包括阿曼在内的中东地区,2003年与中国的贸易额已达27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2.4%。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光辉说:“2004年1月至3月,中国与中东地区的进出口额为89.7亿美元,预计全年可达350亿美元左右。”
有着3亿多人口的中东,工业相对落后,除了石油以外其他商品几乎都需要进口。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结合部,多年来一直是东西贸易的枢纽和货物集散地,许多货物经这里转口到西亚、北非、东欧等地的60多个国家,市场辐射面非常之大,从而成为全球许多生产商的“必争之地”。
目前,在这个大市场中,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是机电产品、轻纺品和服装、食品、轻工业产品等,而进口最多的就是石油,2003年我国进口原油中有近60%来自这一地区。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耗急剧增加,包括石油在内的能源安全问题正摆在我们面前。而对中东各国来说,石油工业事关国家、民族的存亡大计,也是一个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王京烈说,“这两个‘能源安全问题’虽然出发点不一样,但却构成了中国与中东国家特别是石油生产国经贸合作的‘契合点’,成为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
正在酝酿的三大新变化
“中东市场的潜力不可小视,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给这个市场带来的微妙变化。”李光辉说。
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金融与投资领域。王京烈介绍说,在过去30年中,中东地区曾号称“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出者”,阿拉伯国家的海外资产估计约达13000亿美元,其中80%属于海湾国家。这笔巨大的海外游资长期在美、欧等国际市场上寻求投资机会,“9・11”以后,美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大约有2000多亿美元离开了美国市场,正在寻找更好、更安全的投资场所。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和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中国正日益受到中东各国的重视,不少资金已经进入国内寻求长期投资。
其次,在技术和劳务输出领域,以石油为核心的能源生产领域商机开始扩大。中国已经与该地区许多国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参与到中东国家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采领域。这个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劳务输出地,在新形势下可望再次凸显其重要性。
第三,与10年前相比,在出口到中东的商品结构中,机电、音像设备等所占的比重已经大大超过塑料橡胶制品、服装鞋帽等产品,成为拉动中国对中东地区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这一现象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东地区的人民物质需求正在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中国的传统优势产品也急需“更新换代”。
新的商机在哪里
2000多年前中国商品进入中东市场以丝绸、陶瓷、茶叶为主,10多年前,余姚出口中东以服装、小工具、小塑料件为主,贸易总量比较小,近两年出口却以小家电、消防阀门、水暖件、灯具等300多个品种的轻工产品为主打。
作为浙江企业中开拓中东市场比较成功的典型,宁波燎原灯具股份公司今年1至4月出口中东地区的销售额已达300多万美元。该公司董事长邵云蒸说:“中东地区的市场有三个特点:一是中东地区消费者平均年龄相当年轻;二是中东国家的家庭成员人数比发达国家多;三是中东地区消费者的购买力参差不齐。因此,在中东国家家庭用品、家电产品、服装等较受欢迎。”
他说,目前中东正经历三个对中国与该地区贸易有正面影响的重大转变:即伊拉克重建、自由贸易扩散及经济开发。这些转变不但对中东各国演变中的经济体系有利,也为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商机。
专家指出,相对于美欧等国家和地区,中东市场贸易壁垒较少,同时还是一个正走向成熟的市场。在欧美,进口商、零售商等分工已经非常细致,许多贸易公司已经运作了几十年或者上百年,非常有经验,已拥有固定的体系,供应商处于被动地位,缺少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机会。而在中东市场,那些当地的品牌正处于成长之中,需要有头脑、有实力的供应商与他们一起参与竞争,共同争夺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这对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国企业来说,是比仅仅卖产品更宝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