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事学院,当地人简称为“外事”,是一所成立多年的民办高校。2003年以来,有19位东西方学者来到该院安身立业,其中8位出任院、系领导。
是什么原因使人才“扎堆”地选择了这里?从几位“焦点人物”身上,我们不难找到答案。
陈时伟:民办教育潜力巨大
陈时伟,美国
他说:初识黄藤院长,就为其办民办教育的热情和理想所感动,并为其人格魅力所吸引。国内民办教育的历史不过20年,仅仅相当于美国私立教育历史的一瞬,发展潜力巨大。我将利用自己在国内外求学和从教的经验,为西安外事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尽智尽力。
吴言生: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吴言生,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后、《中国禅学》主编、清华大学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以及禅文学著作20余部,其博士论文禅学三书―――《禅宗思想渊源》、《禅宗哲学象征》、《禅学诗歌境界》由中华书局出版,获2003年陕西省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奖项。他到“外事”工作,缘于2002年5月份西安外事学院宗教研究所的成立。那时,吴言生受邀出任这个新机构的负责人。随后,与黄藤及“外事”频频交往。从相识到相知,到吴言生2003年11月受聘担任副院长,显得平常而自然。
他说:我对“外事”的感触可以用“大气、朝气、团结、进取”来概括 无论是黄院长还是董事会,在学校的发展战略上,都体现出跨越式的思维,具有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眼光,表现出一种大气;这是一所年轻的大学,有着崭新的教学理念、年轻的高学历领导和对学校充满热情和憧憬的师生,表现出朝气;领导班子以大局为重,全校师生拼搏进取,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外事”的规模在不断壮大,层次在不断提高,正在努力进取。这种环境,为我和所有来“外事”工作的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我将更加珍惜这份机缘,并尽职尽责做好工作。
陶为民:办国际化大学
陶为民,美国密执安科技大学博士、美国学术委员会议会员,曾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进步奖及美国密执安科技大学挑战研究院基金。他担任西安外事学院副院长兼国际合作学院院长,似乎带有必然性。这位大学前当过钳工、大学时代一直攻读和研究金属材料科学的留美博士,对教育事业却关注有加。在美国留学10年之后,陶为民回到祖国,担任民办高校三江学院教务长,一直想把自己有关国内教育与西方教育接轨的想法付诸实践。恰巧在2003年11月,西安外事学院要把原国际交流中心升格为国际合作学院,陶为民被盛情邀请到了“外事”。此后,陶为民如鱼得水,多次出访国外大学,寻求交流机会,洽谈合作事项。他的国际合作教育的宏大构想,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黄藤:重要的“分水岭”
无疑,潜力、舞台与理想,是吸引人才的条件。对此,西安外事学院院长黄藤怎么看呢?他说:我们正在走过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这所差不多和中国当代民办高等教育同时起步、又一起经历风风雨雨的民办高校,在为恪守公办模式中传统的规模质量观而踟躇之后,经过沉思和反省,不但审时度势,使学校规模(包括校园设施和在校生人数等)迅速扩大,一跃成为全国第一,而且创造性地提出“金字塔”理论,把建设一流大学作为“塔尖”的最高目标。这意味着西安外事学院从此大步走上了规模效益和质量效益并重的发展之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才有了面向国内外更大范围的合作与联合,才有了向更加多元化的教学科研领域的开拓,才有了对于各类人才的吸引力。
黄藤特别高兴地说,在去年至今的两次专升本考试中,该校409名专科学生以良好的成绩分别考入普通高校本科,在陕西民办高校中遥遥领先。从这两年看,考入西安外事学院外国语学院的计划内学生,至少1/3有望通过专升本考入重点大学本科。这一成绩,是与人才的“八面来归”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