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世界语离我们近还是远(图)

2004-08-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郭林 我有话说

7月27日,“世界语林”纪念碑在北京朝阳公园落成,成为中国主办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的永久纪念物。新华社记者何俊昌 摄

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7

月31日在北京落下了帷幕。作为国际世界语界的盛事,自1905年首次在法国召开以来,除了受两次世界大战影响而停会,大会每年都在不同的国家举行一次。今年,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名专家学者和世界语者在北京欢聚一堂,用世界语交流信息,畅叙友谊,探讨世界语运动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作为大会最高监护人发来贺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出席了开幕式。大会主席和许多与会者都认为本次大会开得非常成功。伴随着大会的声音,很多人熟悉了一个词语:ESPERANTO―――世界语。

117年前,波兰人柴门霍夫创建了世界语。根据中华世协提供的资料,现在世界语已传播到120多个国家。约有一千多万人掌握和使用这种语言并被应用于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出版、交通、邮电、广播、旅游和互联网等各个领域。作为一种非自然、非民族的国际辅助语言,世界语进入中国正好一百年。中国学习世界语的人曾经多达40万,但目前掌握和使用的人数仅有一万多。在国际世界语大会举行之际,关心世界语的人们也在问 世界语离我们是近还是远

记者在本次大会上接触了不少世界语者,他们为中国世界语运动梳理出了一个清晰的脉络。20世纪初,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救国道路,世界语作为一种顺应加强国际交流的时代需求的新兴语言和先进文化,受到知识界青睐。当时的教育总长蔡元培下令全国师范学校都要设世界语课,并在北京大学教授世界语。抗战时期,世界语为国际上了解和支持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说,当代中国的众多著名人物都和世界语结下过不解之缘。根据与会的前世界语出版社社长侯志平先生的研究,与世界语有关系的各界名人多达几百人。毛泽东、瞿秋白等革命家,鲁迅、巴金等文学泰斗,胡愈之、叶君健、陈原等知识界著名人士都曾或肯定、或积极投身到中国的世界语运动中,这是外来语言在中国少有的殊遇。

新中国建立伊始,时任《光明日报》总编辑的胡愈之多次在报社召集世界语界的领军人物商讨和确定新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大计。在他的推动下,1950年5月世界语月刊《中国报道》创刊,最多曾发行到世界150多个国家。1964年底,我国的世界语广播正式开播。改革开放后,又成立了世界语出版社。2001年,《中国报道》与时俱进地改为网络版。参加本届大会的很多人都是这些出版物和广播节目的读者和听众。世界语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融入世界发挥了积极作用。参加本届大会的很多人对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切身感受也将通过世界语传给世界上一千多万世界语者。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受英语等强势语言的影响,人们发现世界语并不可能像学英语一样很快带来经济上的或者学业上的功利性回报,世界语在国内渐趋沉寂。坚持下来的人很多都是纯粹出于兴趣。不久前甚至有媒体载文,对世界语是否是“人话”表示出疑惑。此次大会期间,不少人士对此予以反诘。前世界语出版社社长侯志平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我国已翻译出版了世界语版本的《水浒传》、《红楼梦》等文学巨著,目前550万字的《汉语世界语词典》正在筹备出版,足见世界语的表达能力已相当丰富。世界语缺失民族根基也正是其优点所在。世界语从创立开始就定位在国际辅助语,无意取代民族语言,世界语者反对语言歧视和语言霸权,尤其是英语的语言霸权。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秘书长于涛认为 以前法语、荷兰语都曾经达到过类似于今天英语的强势地位,然而从政治、从主权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都不会成为通行全世界的语言,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欧盟使用的语言有20多种。数次采访过欧盟会议的记者对多种语言并用的不便和高成本深有体会。于涛认为,这就是中立性的世界语存在的理由。

人类大同是古今中外无数人的理想,语言大同乃是其应有之物,世界语正是在这一理想照耀下萌芽生长的。多极化是当今时代的趋势,多极化也包含了本届大会的主题“国际关系中的语言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有理由为世界语承载的反对霸权之道心怀敬意,有理由听到世界语前行的脚步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