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初中语文教材除人民教育社版外,还有语文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等多种版本。这些教材编写体例上各擅胜场,选文上不拘一格。但在某些方面,尚不够完善。注释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首先,有的注释体例不一致。例如每篇课文的注①,一般都注明文章的
其次,存在漏注和错注的问题。以影响最大的人教版为例,在七年级下册第26课《珍珠鸟》中,“珍珠鸟”一词当注而未注;第16课《社戏》中,不仅文章用了错字,注释也将错就错。“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掉着小船③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页下注为“③[掉着小船]摇着小船”。然而查《鲁迅全集》,知“掉”字当为“棹”字之误。错一偏旁,便差之千里。这样以讹传讹,自然会影响一批学生。其实,人教版前几年的教材,也一直存在这一失误。
再次,古诗文注释不注异文。这一点可能有所争议。但为了增强知识的信息量,典型的异文还是应该注出的。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强虏”与“樯橹”之异、《陌上桑中》“府小史”与“府小吏”之异,《木兰辞》中“扑朔”、“迷离”的解释之异等。
另外,各社都十分重视了编排的技术。但对古诗词而言,编排还包含着知识的成分。从我国诗词排版的习惯上看,近体诗中的律诗、绝句多分行排列,或单行或双行。古诗、词、曲则常常连排,与近体诗有所区别。但在目前的初中语文版本,河北大学版似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其他社都有所忽视。同是词,一个单元中有的连排,有的分行;同时古诗,有的连排,有的分行。如人教社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0课《诗五首》中,前三首古诗采用双句分行,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采用连排分段的形式。语文社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5课《诗词六首》,李煜的《相见欢》词连排,分上下阙,苏轼的《江城子》词则单句分行排列。是连排还是分行,书中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功夫,来不得半点马虎。不管是哪家出版社的教材,都还需要精雕细琢,以求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