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科是研究人本身或与个体的精神直接相关的文化世界的学问。一般来说,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客观的物质世界,回答“是什么”。而社会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主要研究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规律,回答“要怎样”,是实证性的科学。人文科学(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语言学等)则主要研究
所谓人文精神,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而成的精神,一种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在微观方面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如追求崇高的理想,崇尚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养成和采取科学的思维方式等,都是人文精神的体现。还应当特别强调的是,那种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而离开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只是一种残缺的人文精神。没有科学精神,就不会有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没有科学技术,就落后,就穷困,就将挨打;没有人文精神,就异化,就空虚,就会卑鄙无耻。杨叔子先生进一步尖锐指出:“没有科技,一打就垮;而没有人文,就不打自垮。”因此,我们需要弘扬的是包括科学精神在内的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如果生理机制是一个生命体成其为人的物质条件,那么人文素质则是决定这个生命体是人还是非人,或是人才还是非人才的最主要的内在因素之一。所以,许多有识之士特别强调人文教育对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认为:“人文教育具有基础的地位……忘了人,就忘了一切;忘了人文教育,就忘了人的思想、感情、个性、精神世界,从而也就忘了一切。”
不同的人文素质会有不同的个性表现。人的性格、气质一方面取决于与生俱来的生理基因,另一方面取决于其后天形成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一般体现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意志、仪态、文艺技能等方面,是构成人的气质、风度和人格的内在因素,是可以通过努力逐步培养和完善的。为了便于把握人文素质不同的表现状态,我们可将其大体分为三个层次来比较,即基本层、发展层和高境界。
基本层的人文素养主要表现为珍惜生命,有同情心、羞耻感、责任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愿助人,有一定的自制力,做事比较认真,能顺利运用母语,思维顺畅、清楚,有逻辑性和个人见解,言行基本得体,懂得一些文艺基本知识等;发展层的人文素养表现为积极乐观、崇尚仁善、热情助人、热爱生活,有较强的责任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较强的自制力,做事认真,能准确、流畅地运用母语,思维清晰、灵活,逻辑严密,有独到见解,言行得体,有一定文艺特长,会品评高雅艺术等;高境界层次的人文素养则表现为关爱所有生命和自然,有高度的使命感,百折不挠,奋斗不息,能优雅、生动自如地运用母语和熟练应用一门外语,思维敏捷、深刻,善于创新,言行得体且优雅,有魅力,对艺术有较高的悟性等。
人文素质包括的内容还很多,还有许多交叉,例如心理素质、创新素质、管理素质都与人文素质水乳交融。可以说人文素质如同人之血液,渗透在人的各个方面。只是有的人人文素质优秀,有的人人文素质低劣。一个人人文素质低劣或缺乏就像患了贫血症,最终会影响人的发展。
一般来说少年时代就应具备基本的人文素质,并且保持向高境界发展的状态。但这三个层次并不与年龄、学历成正比。每一个年龄段,任何学历的人都有人文素质培养和修炼的问题。有的博士毕业可能还未完全具备基本层的人文修养,而有的普通农民在某些方面已达到了高境界。人文修养的几个方面并不一定是绝对均衡发展的(最好是和谐发展),有的方面可能已达到高境界,有的方面则还处在基本层,这主要取决于主观的努力,但任何一项一定是逐层发展的,必须具备基本层,才可能上升到发展层;必须通过发展层,才可能进入高境界。人文素质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不注意吸取新的人文知识,不加强自我修炼,人文素质就可能退化,甚至变质。
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
(一)做一个有良知的人。
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体恤人的心肠)。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他指出了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价值标准。他接着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他从人的本性出发,阐述了人的基本素质与人的发展关系。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人他至少应有起码的良知,即要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否则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人。
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同于一般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人文素质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视这一点。他不是强迫你要怎样,而是启发你从心灵深处自悟应该怎样。虽然有“性善论”、“性恶论”之争,但都主张自我修炼,灵魂陶冶,从根本上让人领悟做人的道理。
做人的根本不是个技巧问题,单纯的技巧是低级的;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人的言行仪态只是内在的一种反映。内心没有的东西,外表就无法显露,内心有了,外在自然而然就能表现出来。人的心灵杰出,行为才可以杰出,人的内心美好,气质才会美好。正如韩愈劝诫后辈所说:青年人“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方蔼如也。”
(二)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葛敦纳认为人的智慧能力由七个方面构成:语文能力、数理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运动能力、社交能力和自知能力。他认为这七个方面综合起来才能构成真正的智慧。显而易见其中多种能力与人文修养有关。
首先从语文能力来看。一个人是否有智慧主要体现在思维上,而思维是“指运用语言来表达观念到形成新的构成的过程。”神经生理学家、科学院院士杨雄里说:“在我看来,科学上的造诣和语言文字功底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因为科学研究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而思维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的。语言文字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的思维能力强弱;文学修养又能影响到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科研成果需要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一个连语言都不能很好运用的人是决难写好科学论文的”。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说:“我认为有教养的青年男女唯一应该具有的必备素养,就是精确而优雅的使用本国的语言”。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也说过:“语文可以分为语言和文学两方面,语言素质好,就具有较高的口语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质好,就具有较高的美的理解力、欣赏力和创造力。”名家之论足以说明语文能力对人的思维智慧的巨大意义。
再看音乐学习的意义。音乐不但能丰富人的知识,还可以促进视觉器官、发声器官、听觉器官以及大脑的正常发育,对身心健康成长起重要作用;同时,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可起到培养、发展和运用形象思维的作用。音乐的本质是科学的,音乐的内容是哲学的,音乐的表现手法是艺术的,音乐的功能是陶冶教化的。
从脑科学来说,人脑拥有100亿以上的神经细胞,分为左右两半球,有着不同的功能。左脑主管收敛思维,即逻辑分析,抽象概括,推理演绎等理性思维;右脑主管发散思维,包括想象、直觉、审美等形象思维。少年以前,人多采用右脑思考,随着年龄增长、接受现代抽象知识的增多,人渐渐转向用左脑思考,尤其是单纯从事理工科者一般较少用右脑,往往容易阻碍大脑的均衡发展,也就会限制自己的智力发展。据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只开发了脑力的10%,如果左、右脑携手合作,思考能力和效率会提升数倍以上。对此,杨叔子先生明确推断:“右半脑的开发,人文教育的作用,其意义难以估量。”
早在一百年前法国文学家福楼拜就说过:“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而科学也要艺术化。”科学和艺术在山麓分手,又在顶峰会合。这种交会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趋势,逐步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钱学森指出:“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论证。……相反,艺术工作必须对事物有个科学的认识,然后才是艺术创作。”科学和艺术相辅相成,都追求创造美的世界,谁的形象思维、审美能力强,谁就可能迸发出超人的创造智慧。
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新著《高科技・高思维―――科技与人性意义的追录》中,对科技与思维做了最新的解释,他指出:高思维包括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及宗教信仰等人类精神领域的活动。这是一种与高科技相平衡的力量。我提出高科技、高思维的概念,就是要探讨科技如何与人类精神世界结合的问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处理与技术的良性互动关系,有的人做了技术的奴隶,有的人则排斥一切技术。科技狂与反科技者同样短视。我们应当看到人的存在更多地是通过艺术、自然、社区、家庭等途径而非技术来体现,“科技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精神世界。
(三)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所谓有修养的人,是具备了人文素质发展层的主要素质、多方面接近或达到高境界素质的人。这是发展人文素质所应追求的目标。当我们具备了人文素质基本层的主要素质,向高境界发展就有了基础;如果我们志存高远、持之以恒地努力,就完全有可能接近或达到高境界层次。
一个人是否有修养,往往表现在其言谈举止上,但根子却在其内在人文的素质中。富兰克林有句名言说得好:“留心你的思想,思想可以变成言语;留心你的言语,言语可以变成行动;留心你的行动,行动可以变成习惯;留心你的习惯,习惯可以变成性格;留心你的性格,因为性格可以决定命运。”人的一生命运循环的起点在人的思想,而人的思想的有无、是否健康、能否发展却主要取决于人的人文素质。我们若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那么就必须在珍惜自身生命和良心的基础上,发展关爱他人和关爱社会与自然的责任感;我们若想具备一个仁者的儒雅风度,那么就必须从修炼心性开始。
一个人的修养可以表现在多种方面,有的人与人为善、宽容厚道,是一种仁者风范;有的人学识渊博,却又从不卖弄学问,是一种儒雅的风度;有的人口若悬河、下笔成章,是一种文学修养好的表现;有的人能歌善舞,或琴或画,具其一种艺术修养就令人受益终生;有的人善于着装,举止有度,随时给人一种高雅的气韵……无论哪一种修养表现,都是个体天生的因素与后天人文素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一个人都可能具备某一方面素质发展的潜能,只要我们愿意去追求,去自我培养,就能向人文素质的高境界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