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出自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传统美德一要继承,二要培育。说到培育,就必须从娃娃抓起,从未成年人抓起,这自然少不了家长和教师的责任;孩子越小,家长的责任越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此话语重心长,做家长的万不可忽视这一点!在“盼子成龙”的今天,做父母的往往把培育的重点集中到提高孩子的智育上
传统美德的培育,自然还要面对所有的人。对于已经步入社会的成年人,单位领导是绝对脱不掉干系的。近年流行一种不成文的分工,单位只抓业务,工作任务完成了就是好样的,至于八小时以外如何,犯不犯法,缺不缺德,那是法院和派出所的事。说到道德吗,眼下还没有道德法庭,于是有人呼唤道德法庭的出现,好像有了道德法庭,自己就彻底“减负”了。笔者不反对道德法庭,但要提醒持此见者: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早年边区的各级党政领导,不仅要组织群众完成生产和斗争任务,还要通过生产和斗争的实践,培养教育干部,宣传教育人,对干部的考察、升迁、奖惩不仅仅看八小时的表现,还要看在社会、家庭中的优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所属人员了如指掌,才能有针对性地使用、教育和爱护干部,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今天,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形势下,这些好的传统不应当丢弃!
当然,领导者的自身建设决不可松懈,正人先正己。必须主动地把自己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切不可脱离群众,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总整体上讲,社会风尚像一种大熔炉或大染缸,熔炉可以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而染缸则可以污染原本纯洁的心灵。作为社会意识的伦理道德和民族精神,产生和孕育于一定的社会物质活动和文化活动之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努力推进和提升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道德规范,以更好地弘扬自强不息、发奋图强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