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洪祥先生的新著《中国现代文学精神》(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版,以下简称“解著”)是第一部从“精神史”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专著,其新颖的理论视角、与时代紧密相联的学术视野、扎实的治学功底和富有独特见解的学术观点,给人启发多多,令人受益匪浅。
首先,解著执著于现实的研究立场,既重
与此相联系的是,解著将中国现代文学精神整合为伦理主义精神与历史主义精神,他认为,五四时期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民主主义对新文学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五四时期现代伦理主义的文学精神,其在理论上的突出代表是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其在创作上的突出代表则是鲁迅的小说和郭沫若的诗歌,其精神实质是尊重个体存在,重视个体的力量;以北伐战争为标志,时代进入暴风骤雨的战争状态,马克思主义获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阶级、阶级斗争、民族独立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这就使得20年代中期之后的文学精神向历史主义偏移,突出代表便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左翼文学和工农兵文学,其突出贡献是从文学的方面推动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其相伴的缺失是忽视个体的存在和个体的尊严。高度重视和尖锐指出消解个体性倾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种种表现,是解著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贡献之一。
由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出发,解著提出了人本与民本在中国现代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不同历史命运。五四时期的最初几年间,人本主义是主潮,自“五卅”始,由于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的时代需要,人本观念逐渐边缘化,以人民本位和政权本位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取得了统治地位。人民本位和政权本位是正确的,也是应该的,革命文学之所以出现失误和挫折,关键的问题在于:强调政权本位的同时,忽视了法制对它的制约和监督,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权力滥用;强调人民本位的同时,忽视了对个体的尊严、价值和权利的充分尊重。对历史教训的这一深刻总结,不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而且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事业也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