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黄河上游史前文明的宝库

2004-08-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庄电一 我有话说

“这里的彩陶流成了河!”在出土了近2万件彩陶的青海省乐都县,新近落成了一座以彩陶为主的博物馆――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它既是我国第一家彩陶博物馆,也是一座彩陶遗址博物馆。人称它是“黄河上游史前文明的一座宝库”。

乐都县位于西宁与兰州之间,距西宁85公里。位于湟水河中游北岸的柳湾,只是河谷里

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就在这个村庄北部的台地上,分布着迄今发现的黄河上游最大的、距今4600年―3600年、前后跨度长达千年的氏族社会公共墓地。过去,每有洪水降临,土方塌落,就会有陶罐“出世”。这些数千年前的器物,常常现身于山沟里和地头上,令人惊叹不已。自1974年至1985年,考古人员用11年时间对此遗址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发掘和清理。在方圆11.25万平方米范围内,共发掘清理了1730座墓葬,出土各类文物39725件。其中彩陶出土近2万件。这些彩陶,器形纹饰之精美、器物品种之繁多、出土数量之巨大、保存状况之完好,都是极为少见的。外国友人称它是“世界的绝版,完全可以与埃及金字塔相媲美。”

柳湾彩陶,是摇曳多姿的艺术之花。它向我们展示着先民们超乎想象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描绘出黄河上游三四千年以前绚丽多彩的生活画卷,是在文字产生之前用符号记录的形象历史。

制陶、雕塑、绘画,是构成彩陶艺术的三个要素,而绘画则是柳湾彩陶艺术的灵魂。柳湾彩陶,色彩搭配合理,图案组合相宜,线条粗细得体,画面等分均匀,画工技艺娴熟,已经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此,它们应是训练有素的工匠的得意之作,不大可能出自普通人之手。换句话说,它们是氏族社会高度发展、专业分工不断强化的产物。柳湾彩陶,呈现在现代人面前的是一个多彩的世界 锯齿纹、涡纹、菱形方格纹、葫芦形纹、圆圈纹、圆点纹、变形蛙纹、垂障连弧纹、网纹、平行线纹、折线纹、三角纹……各类组合符号有300种之多。有的像张开的渔网,有的像游动的青蛙,有的像奔流的水波,有的像播撒的种子……这些图案,无不寄托着当时人类的希望和追求,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和美妙的猜测。专业人员推测,有的图案可能是原始图腾,有的图案则可能与文字起源有关。

经过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并得到国际友人的大力支持,雄伟壮观、风格独特的柳湾彩陶博物馆最近在遗址附近建成并向公众开放。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从出土的近4万件各类文物中精选出540件陶器、石器、骨器在馆内展出。但由于博物馆地处偏僻,除开馆时来人较多外,平时参观者寥寥无几,有时甚至一整天也不见一人,9名博物馆工作人员深以为憾。

柳湾彩陶好像是养在深闺的佳人,渴望人们发现、认识、欣赏。其独有的魅力,足以征服任何一个参观者。

现在,其神秘的面纱已经撩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确信 不管是谁,只要看上一眼,就会终生难忘 他们希望通过本报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这个独一无二的博物馆,进而让博物馆成为青海省的一个重要参观景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