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人民海军水面主战舰艇部队的“人才航母”。近年来,这个支队党委不断探索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新路,从这里走出第一位军事留学生编队指挥员、第一位硕士舰长、第一位博士舰长、第一位集飞行员、硕士、军事留学生于一身的旗舰舰长……
下错口令的,也可培养成舰长
这是干舰长的料吗 人们议论纷纷。
支队党委力排众议 “兴国兴军,关键靠知识。对贾晓光这样的高学历人才,千万不能‘看小不看大’,而要‘看大不看小’。他身上的短处,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来弥补。”
知能而举,使贾晓光这类“科技兴军”的“种子”在支队生根发芽。贾晓光一边在实践中扎扎实实打基础,一边发挥知识优势,改革创新。一年后,他顺利完成护卫舰全训舰长合格考核;18个月之后,出任某新型导弹驱逐舰舰长,率舰完成2次海上重大演习,参与了3项军事训练改革。
新的战斗力标准呼唤新的人才观。支队先后制定《关于加强高素质、高学历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支队干部报考研究生规定》等文件,鼓励考研,鼓励研究创新。如今,已有89名高学历干部优先使用,17名表现突出的提前晋职晋衔,196人次立功。支队还对课题研究、技术革新成果突出的给予记功及物质奖励。
科学的人才观,带来人才群体的迅速崛起。5年来,支队先后拥有博士、硕士、军事留学生等高学历干部133名;学成归队的硕士、博士,成为支队改革创新的尖兵。
磨一磨,良将可能磨成庸才
那年7月,国防大学博士生范进发到支队报到。按常规,他只能作为营职干部安排在部门长的岗位上。
支队常委们希望干部部门打破常规。方案报到舰队,一路绿灯 范进发被任命为167舰副团职副舰长
不看经历看潜力,是支队党委用人新思路。2002年,范进发又被破格提升为“宜昌”号新型导弹护卫舰见习舰长。这样,这位博士仅用5年就走过了过去要15年才能走完的路。
在支队,像范进发这样破格使用的高学历人才还有一大批。
2002年,支队把军事留学生张旭东列为提升对象。有人说他太年轻,提议先放一放,磨一磨。支队领导态度非常坚决 磨一磨,良将可能磨成庸才;是人才,就要尽快提到关键岗位上去。
使用是最好的培养。张旭东被破格提升为支队副参谋长;去年,又被任命为国产新型导弹驱逐舰第一任舰长。
李晓岩当过驱逐舰副舰长、护卫舰舰长,后被选送到国外深造。学成归来,支队还是让他当驱逐舰见习舰长。开始,他有些想不通。支队领导便找他谈心 “学历不能完全代表水平。你必须在舰长位置打牢基础。”支队派最有经验的舰长带他,以急难险重任务锻炼他,使他很快成长为“神州第一舰”的舰长,并创造了人民海军首次航经三大洋、首次横渡南印度洋、首闯好望角的纪录。
支队党委的阵痛
564舰机电长贺云南,原是这个支队的一名水兵。支队读书成才的良好氛围,促使他一举考上海军工程大学。学成归队,他成了导弹护卫舰的副机电长。两年后,在支队党委鼓励下,他考上海军工程大学研究生班,毕业回支队,成了导弹护卫舰机电长。去年,他考上博士研究生。
这样的培养历程,会给支队党委带来“阵痛” 一些本来用得很顺手的人才,突然不能为支队服务了;一些本来由这些人才负责的训练和科技攻关项目,不得不因为这些人才的再培训而重新调整力量,从而加大了支队党委的工作难度,甚至影响现任班子的“政绩”……
让人才辈出,就要有放眼大洋的胸襟。对此,支队党委步调一致,一次又一次为官兵铺设通往高素质的路。在这条路上,先后“跑”出了111名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其中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83名,军事留学生12名。今天,这些英才正成为海军战斗力建设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