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期待越高,失望越大”。刚刚结束的第27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让期待它的人有着不同的失望。组织混乱的广场演出没能让冰城百姓激情澎湃;众多明星的云集也不能满足渴望聆听的观众。这经历过风雨变革,有着岁月年轮的“哈夏”盛会,虽然此届注入了“流行音乐新人选拔赛”和“同一首歌”,但并没有起到推陈出
“流行赛事”成为“鸡肋”
本届“哈夏”因政府首次批准介入“流行赛事”而成为人们期待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赛事奖项并没有过多地细化,只设置了表演、创作一、二、三等奖和观众最喜爱的歌手奖,1976年后出生的歌手有资格参赛。
当文化部决定“流行音乐赛事”介入第27届“哈夏”时,就标志着政府已经将流行音乐的发展纳入艺术管理范围,并加以大力扶持。文化部艺术司的副处长邓林说:流行音乐是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为贯彻文艺“三贴近”原则,文化部举办了这一赛事,希望通过比赛选拔优秀的流行音乐表演与创作人员,促进我国流行音乐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但事情发展并未与这种良好愿望一致。众所周知,“评委”在任何比赛中都是为给参赛选手评分和点评而来的,而在“流行音乐新人选拔赛”的现场,评委更像是嘉宾,他们同观众一样听着良莠不齐的选手唱着听不清歌词的歌曲,看着身边的观众交头接耳,然后相继退场。记者拦住一位评委问其退场原因,她说:“虽说票是发的,但也不想受罪了。”话虽尖刻,但一语中的。整个比赛完全在一种没有互动的状态中进行,参赛选手自得其乐,评委无可奈何,观众如坐针毡。这样的比赛像是“鸡肋”,对于观众来说“食之无味”,因为毕竟没有带给他们茶余饭后的愉悦;对于主办方来说“弃之可惜”,因为毕竟花了金钱费了心。
“同一首歌”场外乱成一团
“同一首歌”虽是第27届“哈夏”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实为某企业耗资900万人民币的个人行为。明星云集造成的喧宾夺主和观众争睹明星造成的拥挤,成为27届“哈夏”的一个“亮点”。
为保证“同一首歌”顺利进行,哈尔滨市政府动用7000警力维持场内外秩序。20点开始的演出,竟要求观众在19点前入场,即便如此,在演出已经开始的情况下,场外仍聚集万人,近千名持有门票的观众在入口同保安人员发生口角。记者由于没有仔细阅读“入场须知”,按提前15分入场的惯例赶到现场时被拒之门外,正巧感受到如此“震撼”的一幕。在演出开始后的一小时内,场外等待的万余人兴奋不减,持有入场券而在外等待的还有几百人,记者身边的观众气愤地说:“这么多明星一起演出在哈尔滨还是第一次,好不容易买到票就因为晚一点,到现在还不让进,没道理!”记者在返回宾馆的途中,与出租车司机闲聊,他说:“不讲理的事多了,八点开始让观众七点前入场,可明星们快八点半才从宾馆出发,一路警车开道。”看来,观众同明星的热情并不成正比,主办方的重视也没有用到点子上,原本好好的一台戏,竟闹得怨声载道。
哈尔滨是一座有着独特文化内涵的传统城市,在东西文化相互交融中,铸就了哈尔滨人喜爱音乐的品性。创办于1961年的“哈尔滨之夏”是在以群众文化为主体的音乐活动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办方希望第27届“哈夏”雅俗共赏,贴近群众,将“同一首歌”和“流行音乐新人选拔赛”介入,并将奥地利室内乐、德国演唱小组音乐会、美国铜管五重奏音乐会和德国斯克瑞德摇滚乐音乐会等海外众多艺术团体纳入其中。可实际上,这些用心良苦的安排并没有给“哈尔滨之夏”带来新的生气,相反,毫无水准的“流行赛事”和组织混乱的“同一首歌”,却是“添彩”不足,“添堵”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