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孩子不识花木兰说起

2004-08-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武少民 我有话说

汇集了60多个迪士尼卡通形象、首次以多幕剧形式现身中国的“迪士尼百年冰上汇演”日前在上海大舞台拉开帷幕。之前“百年迪士尼冰上汇演团”在深圳进行了唯一一次全部着装的正式彩排,这吸引了不少孩子,每当米奇、米妮、唐老鸭等亮相冰场时,孩子们都惊声尖叫,奋力鼓掌,而当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卡通形象花木兰出现

时,孩子们则有些“相见不相识”了。

在当天的演出中,灰姑娘、美人鱼、白雪公主来了,她们的出场受到了孩子们热烈的欢迎;“花木兰”入场时,孩子们的热情突然冷却,“几乎没一个孩子识得这个卡通人物,孩子们普遍对花木兰反应平平,真有些对面相见不相识的味道。”孩子们为什么不认识“花木兰”,而对国外的卡通形象如数家珍,耳熟能详?外来文化的进入,真的要以本土文化的沦丧作为代价吗?

不要说是古代的著名人物,就连“常香玉是谁”,也在新华网的论坛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很多网友也公开表示:不知道这个人。从“花木兰”遭冷遇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正在面临严重的流失危机,而传承中国文化,应该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任务。

在《北朝乐府民歌》中收录的《木兰诗》,对木兰从军的经历进行了详细的叙述,通过对环境气氛的渲染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使得一位民族英雄、女中豪杰的形象跃然纸上。花木兰为了国家的利益毅然代父从军,保家卫国,出生入死,在困难面前,她“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在荣誉面前,她婉言谢绝“尚书郎”的厚封和“百千强”的赏赐,其高风亮节如此,其丹心碧血不朽。

当我们自己的传统文明逐渐被弱化的同时,国外却开始纷纷接纳这些文明,于是我们感慨:“雷锋”出国了,“艰苦奋斗”外传了,“花木兰”不见了……等等,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感慨会越来越多,越来越让人寒心、无奈。为什么我们大量引进别人的文明,却很少挖掘自己的文明?为什么我们纷纷炒作“哈利波特”,却忘记了我们自己原有的孙行者?难怪有人说:孙悟空打不过哈利波特!

孩子们不认识花木兰,这决不是孩子们的问题,相反,整个社会的急功近利,使得很多人信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于是不惜舍近求远,舍本逐末,书商、出版商、发行商、影视圈、娱乐圈等等,一窝蜂地去追逐时尚,追逐热点,而忘记了自己应该担负的社会教化功能,忘记了自己应有的责任。

文明的传承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全体国民的自觉行动,如果我们不能以此为鉴,正视当前青少年教育中缺失的环节,那么孩子们不认识的可就不只是花木兰了,孙悟空恐怕也得打道回府,回他的花果山、水帘洞去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