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两条公路 两种思路

2004-08-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

在一片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呼声中,沪宁高速公路在拓宽。而几乎在同时,江苏与安徽交界处的一条乡村公路在改造。“沪宁”高速拓宽在情理之中,势在必行;这条乡村公路改造则带来不良后果。

沪宁高速拓宽势在必行

沪宁高速公路 江苏段 是江苏第一条高速公路,全长248公里,是一条流金淌银

的路。它连接了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6座大中城市,是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大动脉。1996年通车之前,沪宁之间行车要9个小时,现在只需3个小时。刚通车时,这条4车道公路平均每天车流量仅1万辆左右,如今已达到3万辆,无锡以东地区高达5万多辆。车增加了,堵车次数多了,有时竟要近5小时才能跑完沪宁线。

有专家指出,作为一条黄金大道,沪宁高速公路承载着中国最先走向现代化地区日益增长的人流物流,承载着“长三角”的快速崛起。如今,沪宁公路已满足不了长三角地区及中外流通的需求,加上无锡以东是沪宁、京沪共用路段,道路改造势在必行。自去年起,江苏决定对省内248公里沪宁干线扩容改造,将路基由26米加宽至42.5米,变成双向8车道,用两年时间完成这项耗资达108亿元的工程。水涨船高,随着车辆的增加,到2006年,沪宁高速公路将长宽一倍。这就是科学发展观。

沪宁高速拓宽的科学性

随着沪宁高速公路堵车现象的出现,社会的质疑也不绝于耳:“当初修4车道目光短浅,造成了今天的落后。”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客观和全面。

江苏省领导从江苏人多地少的实际出发,当时确定4车道修路方案,还给出一个形象说法 就如为5岁的孩子买鞋,不应该买10岁孩子穿的,只能买合脚好穿的。“沪宁”线按四车道通行,保证了行车既不拥堵又不剩余,恰好够用。据承建公路的交通部第二公路勘探设计院工程师王清泉介绍,在设计中把路基由5米降至3.7米,仅此一项就减少填土946万立方米,少占良田66.7万平方米,为国家节约资金2.4亿元,实现了少占地、合需要的目标。

有关专家说 这种量体裁衣式的扩路方式,至少有以下几大好处 一是老百姓多用了8年的土地。四车道占地1150.8万平方米乘上8年,利益可想而知。二是在原路两侧加宽,而不是另起炉灶,这等于少修了一条路,大大节约了土地。三是不修形象路修科学路。“沪宁”靠收费扩路,为国家节省了大笔开支。

一条乡村公路带来不良后果

同是修路,如果不坚持科学发展观,必然带来不良后果。最近记者了解到,一条所谓的乡村“致富路”,不仅毁了70亩良田,还使当地农民生活更加困难。

这条公路位于横梁镇山东村。该镇为了摆脱贫困,开发旅游业,将村里通向灵岩山的路由5米拓宽到20多米,长约3公里的新路一下子就占去良田70亩。由于这里比较贫困,每亩占地100元的补偿费都没有着落。在现场记者发现,原来绿油油的稻田,现在已是20多米宽的公路,但由于灵岩山上的度假村还八字没一撇,所以宽宽的公路上少有车辆。

“家里只有几分地了,三口人靠啥吃饭啊!”68岁的陈秀华老人欲哭无泪。一亩水稻按500公斤算,70亩就是35000公斤,可现在都没了。

“要想富,先修路”,这在许多人眼里似乎成了定律。记者从横梁镇政府了解到,山东村在当地属于贫困村。灵岩山是村里的一座荒山,多年来一直没有开发。镇里一位分管村镇基础建设的副书记表示,镇里没有忽视灵岩山的开发,但是目前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那么,现在拓宽一条通往荒山的路,对村民、对整个村而言有什么好处呢 即使度假村建起来了,没有自己特色的灵岩山又如何与临近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南京市区竞争

“50年不落后”的修路观不合省情

对于不少地方兴起的毁田修“超前路”的不科学做法,有识之士表示了忧虑。南京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一位教授认为,现在国家提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对于一些地方领导来说,是该进行反思的时候了。俗话说 “有钱不买半年闲”,在修路中单纯追求“50年不落后”,则意味着49年不饱满。钱花了,地占了,结果是49年的多余闲置,江苏浪费不起。

近年来,我国耕地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已经由2002年的1.47亩下降到1.42亩。而江苏就更少了 7400万人口仅拥有可耕地7353万亩,人均0.948亩,而且随着人增地减,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因此,超前“消费”土地不科学。

江苏省有关领导认为,国情、省情都不允许发展经济时随意超前。沪宁高速公路现在修成8车道,是尽量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如果10年后不适应发展了,再去拓宽不迟,总比多占地、多扔钱要合算、合理、协调。科学发展观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修路是这样,做其他工作也是这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