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怎样理解人文奥运

2004-09-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亚彬 我有话说

随着雅典奥运会的闭幕,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向我们走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核心理念。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的含义较为明确,且已开始实施。一直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人文奥运的含义却较为复杂、多样。为了帮助人们科学理解人文奥运,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人

文奥运研究中心主任冯惠玲教授。

记者:请您首先谈谈人文奥运的特点。

冯惠玲:人文奥运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含义丰富,可解释性强。可以有文化奥运(Cultural Olympics)、人本奥运(Humanistic Olympics)、人民奥运(People's Olympics)三种代表性理解。二是涉及面广。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以外的所有领域,都可纳入其中。三是影响更为久远。四是可操作性强。人文奥运不仅是一个立意高远的文化理念,而且还是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性、操作性的综合性发展战略。在北京奥运会的“三大核心理念”中,人文奥运是灵魂。人文奥运是北京乃至中国向世界提出的具有独特价值的创新理念,它以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为底蕴,展示了北京乃至中国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开掘。“人文奥运”又是一个开放的有着巨大生成力的创新理念,其内涵非常丰富,寓意深远。

记者:面对一个具有如此丰富可解释性的概念,应当如何来确定和阐释人文奥运的内涵呢?

冯惠玲:关于人文奥运的种种阐释,都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们倾向于把人文奥运理解为文化奥运。当然,我们把对人文奥运的理解表述为文化奥运、人本奥运、人民奥运,只是一种表述上的方便。实际上,“人文”已经是一个很精炼、很概括的词,不能再用其他的词来代替它。我认为,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人文奥运:人文奥运是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相互丰富、相互发展以实现和谐的奥运。

记者:这是一个很好的概括。具体说来,它意味着北京奥运会是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次亲密接触。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奥林匹克精神将浸润中国人的心灵,奥林匹克运动将强健中国人的体魄,奥林匹克文化将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当奥林匹克精神照亮这个焕发着青春的东方古国时,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将为奥林匹克运动撰写新的历史篇章。

冯惠玲:和谐是人文奥运的灵魂,和谐是奥林匹克与中华文明的最佳结合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传统,为我们提供了深厚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和谐思想,对中国、对世界、对奥林匹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资源性思想价值。

记者:我们注意到,和谐思想作为人文奥运理念的最核心意蕴,不仅受到中国学者的重视,而且得到了国外奥林匹克研究者的广泛认同。

冯惠玲:是这样的。在刚刚结束的“创造的多样性:奥林匹克精神与东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许多国外奥林匹克研究专家都不约而同地强调“和合”、“和谐”思想是中华文化通过人文奥运奉献给世界的最有价值的思想和理念。

记者:历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都离不开学术研究的智力支持。您认为对奥运的学术研究将在哪些方面展开?

冯惠玲:对于北京奥运来说,人文奥运要展示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突出北京奥运会的特色,这可以概括为“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对于北京城市发展来说,要通过人文奥运带动北京市相关方面的工作和城市建设,即“以发展办奥运,以奥运促发展”。从现实层面看,人文奥运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创造性的战略实践,有着强烈的实践意义,是支撑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所必需的非物质领域的保障手段。人文奥运不仅是一个文化理念,也是一个具有实践特性的可开掘、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它包括北京体育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人的素质发展战略、文化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等。此外,与举办奥运会有关的组织、保障、培训、宣传等工作,都可纳入人文奥运战略的范畴。这其中所涉及的大量问题,都需要学术研究的支持。

记者: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和13亿人口的大国,在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将最大限度地促进奥运会在全球的推广和普及,开辟在发展中国家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先例。

冯惠玲:北京通过举办奥运会,在改善北京的人居环境,促进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同时,还会推动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文化、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广泛交流与融合,从而在更深远的意义上推动中国和世界的交融。这也说明,北京奥运会的作用同样是历史性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