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温小平讲话 加快文化建设

2004-09-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家正 我有话说

邓小平文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中国国情,结合文艺战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而形成的。邓小平文艺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方向、特征、地位、职能、作用以及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进行了全面、系

统的论述,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学艺术的繁荣,都是在邓小平文艺思想的指导下实现的。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邓小平文艺思想,指导文化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牢记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小平同志谆谆教导我们:“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对人民负责的文艺工作者,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滥造,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益”;“文艺创作必须充分表现我们人民的优秀品质,赞美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在同各种敌人和各种困难斗争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小平同志还一再教导我们:要“批判和反对封建主义在党内外思想政治方面的种种残余影响”,“要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

邓小平同志的这些教诲,给我们指明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

二、牢记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推进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对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重要思想的发展和深化。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之一,大大提高了文化工作的地位。科学发展观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作为其重要内容、重要目标和根本保证之一,更加凸显了文化的重要地位。这是广大文化工作者应该紧紧抓住并有所作为的新的重大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文化建设,重在建设,重在积累。要扎扎实实推进思想理论建设、组织队伍建设、法规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业务建设,力戒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的作风。既要敏锐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增强文化工作的紧迫感和针对性,还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注重实效。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

创新,是邓小平理论的突出品格,也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正因为中国文化传统中,蕴涵着一种生生不息的思想活力和创新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实现自身的改造和更新。

党的十六大明确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因此,文化创新不仅关系到文化的自身发展,更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认真实践的时代课题。

文化创新首先是文化本体的创新。文化本体创新的核心是文化思想的解放和创新。文化思想和观念、内容和形式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合乎人民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先进文化发展必须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着眼于当代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前沿,适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遵循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的实践是文化艺术的源泉。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感受时代的脉搏,倾听人民的心声,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文化的发展才有不竭的源泉和持久的推动力,文化的改革、创新也才会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的检验标准。

创新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推动文化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尊重文艺发展的自身规律,为文化创新和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推动文化创新,还必须科学地、全面地认识文化的功能。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要防止以实用主义的态度简单化地对待文化艺术。

当前,体制创新是文化创新的关键,必须坚定不移地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我国现行的文化体制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从总体上看,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难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难以适应文化艺术自身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快改革进程。

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文化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人才;就是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参与文化建设,使文化建设置身于社会的大环境,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繁荣文化艺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就要发展文化公益事业和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这是文化建设的两项基本任务,也是文化体制改革两个重要方面,必须统筹规划,做到“两手抓”、“两加强”。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力争两个效益的统一。既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也应注意思想文化的引导和以法律、经济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健全法规建设。只有健全相应的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政府对于文化事务的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从微观向宏观、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

四、大力推进人才兴文战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1979年,小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的《祝辞》中说:“必须十分重视文艺人才的培养。在一个九亿多人口的大国里,杰出的文艺家实在太少了。这种状况与我们的时代很不相称。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而且要从工作制度上创造有利于杰出人才涌现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今天重温小平同志的话,仍然是感慨良多。25年来,我们的文化人才队伍有了很大发展,艺术园地硕果累累,但杰出的文艺家还是实在太少了,仍然与我们的时代很不相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很不相称。我们纪念小平同志,一定要大力推进人才兴文战略,把人才战略作为繁荣文化事业的根本战略,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

随着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展开,我们今天对人才需求的种类增加了,数量扩大了,要求的质量大大提高了。必须根据文化事业发展要求,切实抓好各门类文化艺术人才、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艺术发展所需要的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必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改革,激活内部用人机制;必须改善现有的文化人才队伍结构,积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培养熟悉市场经济规律、熟悉文化营销策略的经营管理人才;必须在文化系统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风气、良好氛围和有效机制。

编后由文化部教科司、光明日报文艺部、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举办的“邓小平文艺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征文活动,到本期就结束了。此次征文活动受到广大读者的热切响应。征文从3月中旬起至今,共收到来稿80余篇,在本报发表20篇。应征作品围绕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时代特征、深刻内涵,结合文艺战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进行了深入阐发,发表了独到观点。衷心感谢广大读者作者的积极参与。由于我们还要从来稿中择优结集出版,因此恳请作者将原有文章增删至5000字左右后寄传给我们,并附详细的联系方式,以便今后联络并惠寄样书。寄传方式:FAX:67078629;E-mail dxpzw neamco.com;地址:北京崇文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100062光明日报文艺部“邓小平文艺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征文组。截止日期为9月30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