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一种智慧
作为一个高校管理工作者,田建国有着一套源于实践的理论和管理策
翻开他用心演绎的“管理词典”,“德育”和“创新”是两个关键词。他在谈到素质教育时,为这两个词做了定位:“德育是核心,创新是精髓。”
对于德育,田建国主张“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现在有一个认识误区,就是重智轻德。”他指出,“其实,人源于教育,生成于教育,提升于教育,素质教育是‘化育’,潜移默化。教会学生做人,才是立身之本。”谈到创新,他分析说,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素质教育的精髓也是创新。创新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价值趋向,更是一种科学方法。同时他认为,创新教育要给学生三个层面的东西,知识、方法、视野。因此,在回答“如何培养创新能力”这个问题时,田建国特别强调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感悟能力和形象思维,需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
学术,是一种信仰
探寻田建国的学术道路,有着一串串闪光的足迹:1980年以来,他研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省和国家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创造教育学》等5部专著。其中《高等教育学》被厦门大学等高校列为研究生学位课程用书。
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二十多年来,繁重的行政管理工作没能阻止田建国研究学术的脚步。他崇尚“大教育观”,倡导“大学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应勇敢地走向国际教育舞台,大胆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借鉴国际高等教育成功经验。”他主张“多学科的全新视角”,因为“高等教育综合性学科特点,决定了必须借助的多学科的交叉和综合。”
生活,是一种姿态
田建国的生活日志是:“白天处理公务,晚上从事科学研究,节假公休日,让爱人反锁在家中,闭门读书写作。”在一些人看来,做学问可谓辛苦至极,但他却有自己的“苦乐辩证法”。“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找到了自己的生长点和增长极,在从业领域发挥作用,虽然工作密度大,研究难度高,节奏转化快,但我不感到苦,体味是甜。”这就是他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解读。
千里学缘一线牵。翻开厚厚的一本线装书,从泛黄的手写老式草纸到清新明朗的激光打印稿,全是陌生的名字,落款来自五湖四海的高校。“这是二十年来,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大学生给我的来信,有的是探讨学术问题,有的是探讨人生问题。”他兴奋地说,“我每信必回,和青年人交流是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也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财富。”
生活中的田建国嗜书如命,除了读书写作,还对有价值的新书推崇有加。经他推荐的众多书目都以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内容的丰富性而吸引了广大读者,他也成了省内小有名气的“荐书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