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与时俱进砺精兵

2004-09-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我有话说

因时应变,就兴旺发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此,一支军队也同样如此。

从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15年间,伴随着共和国波澜壮阔的改革伟业,人民军队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江泽民同志领导下,锐意进取,阔步向前,全面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回眸这15年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历程

,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这就是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15年承前启后,15年继往开来。15年心系百万兵,15年深情铸长城。

江泽民担任军委主席的15年,正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处的历史条件出现新的变化的15年。这15年,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转折,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兴起,谋求高技术质量优势成为军事竞争的主要标志;军事斗争准备在军事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未来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必须正视和回答的重大问题。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治军之道,新的国际格局中的强军之举,新的战争形态下的制胜之策,只有在与时俱进的不懈求索中寻找。

江泽民审时度势,提出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思想,为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国防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本方针。

能否跟上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 能否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

面对这样两个历史性课题,江泽民深刻洞察和把握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放在当代世界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加以思考,放在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的密切联系中加以思考,放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中加以思考,以广阔的世界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精心谋划建军治军方略。

1990年12月,根据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新的实践,江泽民提出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五句话”总要求,为实现新时期军队建设总目标指明了方向。

江泽民强调,一个军队要有军魂,党的绝对领导就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他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

江泽民主持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从应付一般条件下的战争转变到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他进一步提出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转变到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并用这一方针统揽军队建设和改革的全局。

江泽民提出,必须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把加强质量建设作为加速我军现代化的基本指导方针,军队建设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作为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战略家,江泽民敏锐洞悉到,新军事变革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质变阶段,信息化是这场变革的核心。他高瞻远瞩地作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决策。江泽民特别强调,必须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走以信息化为主导、机械化为基础,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之路,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人才是政事之本,也是建军治军之本。当代世界军事领域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江泽民强调,必须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努力造就一批能够担当历史重任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他提出,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要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勤俭建军,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军特点和规律;要依靠人民建设军队、建设国防,发展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江泽民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推进我们党军事指导理论的创新发展。从指导方针到总体思路,从根本途径到战略步骤,从发展动力到政治保证……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军事思想体系―――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军事领域的生动展开,这一思想集中反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规律,实现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新的历史性飞跃,是人民军队迈向新的征程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

改革,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改革,贯穿在江泽民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

1997年,在江泽民主持下,中央军委确立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三步走”的战略构想,争取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2003年,又进一步明确,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基本标志是信息化。“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核心是一个‘精’字。精,既是对量的要求,更是对质的要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江泽民下决心解决影响和制约军队战斗力提高的体制性障碍,对体制编制进行深刻的调整改革。1997年9月,江泽民果断决策,在上世纪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裁减军队员额50万;6年之后的2003年9月,江泽民再次宣布裁减军队员额20万。

与此同时,我军的领导指挥、管理体制和部队编成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逐步解决,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等高技术军兵种得到加强。

1998年4月5日,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对武器装备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

改革保障体制和保障方式,启动三军联勤,后勤保障社会化逐步推开。

改革完善院校培训机制,压缩院校规模,合并撤销一批军队院校,组建5所综合性大学,院校教育逐步实现规模化、综合化、集约化。

建立依托国民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机制,走开军队干部由自己培养与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

兵役制度改革、军官服役制度改革、作战指挥体制改革陆续出台……15年间,我军所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在继承中发展,优良传统历久弥新;在实践中创新,政治优势永葆生机。面对新的历史条件,政治工作只有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才能更加有力地发挥服务保证作用。江泽民强调要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军队形成和发展的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1994年,他亲自部署和领导了在全军范围开展的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艰苦奋斗和尊干爱兵四个教育。

改革,是军队战斗力增长的必由之路。江泽民领导人民军队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创新,无不是为了这样一个目标―――提高战斗力。

如同巍峨长城的坚实基座一样,军队建设的基础在基层。江泽民心系基层连队,情注基层官兵。15年间,他看望过200多个基层连队。海拔4100米的冰峰哨卡印下了他的足迹,零下30度的北疆军营留下了他的问候。他到过戈壁深处的西北边关,也到过波翻浪涌的南海小岛。从连队的吃水用电到取暖洗澡,从官兵的盘中餐到身上衣,江泽民无不记挂在心。

江泽民主持军委工作15年,我军战斗力大幅提升,履行职责使命的能力明显增强。

1995年下半年至1996年3月,人民解放军在东南沿海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充分显示了高技术条件下的整体作战能力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决心。

1997年成功进驻香港,两年后又成功进驻澳门,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1998年夏,江泽民果断决策、亲自指挥,30万部队决战三江,与人民群众一同战胜了严重洪涝灾害,展示了攻必克、守必固的强大战斗力。

1999年,当共和国迎来50华诞的时候,人民军队以崭新的风采出现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江泽民的检阅,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三军将士的威武军容、高昂士气和精良装备再次向世人表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座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

江泽民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的革命气魄和胆识,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决策,解决了军队发展中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指挥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使我军经受住了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和同严重自然灾害斗争的严峻考验,胜利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15年呕心沥血,绘就强军方略。15年矢志改革,拓展精兵之路。

15年间,江泽民集中全党全军智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的新境界;15年间,江泽民领导全军沿着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开拓奋进。

过去的15年,人民军队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经受住了各种风浪的考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意识更加牢固,防卫作战能力明显提高,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管理知识,能够掌握现代化武器装备和组织指挥现代战争的军事人才群体正在形成,国防和军队建设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2004年9月1日,江泽民从党的事业继往开来、国家长治久安和军队长远建设出发,主动提出辞去军委主席职务,把领导这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人民军队的历史重任,交给党的新一代。

9月20日,刚刚担任军委主席的胡锦涛和江泽民一起出席军委扩大会议。江泽民指出,胡锦涛担任军委主席是完全合格的,这是党的一个正确的选择。胡锦涛深情地说,江主席为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巨大心血,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赢得了全军官兵的衷心爱戴、崇敬和信赖。我们要认真学习江主席的政治智慧、政治经验和崇高品德。江主席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风范将永远教育和激励我们前进。

江泽民领导人民军队所创造的一切,将长留于我军光辉的历史史册。他的思想,他的理论,他的品格和风范,将成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宝贵财富。

使命神圣,职责光荣,任重道远。新的征程上,三军将士将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领导下,始终不渝地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朝着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乘风破浪,奋勇向前。(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