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军区某训练基地,目前已成为科技练兵的前沿、锻造雄师的“熔炉”。
数十万官兵经受“现代战火”洗礼
为使我军能赢得未来战争,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军区在内蒙古草原深处建设模拟“未来战场”――某训练基地。这座基地面积达上千平方公里,集导调监控、战场仿真
目前,这个基地已实现组训方式由部队自导自演、自训自评,向导、演分离,训、考分离转变;基地职能由阶段性保障训练,向全年度满负荷组训转变;成绩评定由人工判定向计算机科学评估转变;科技练兵成果由试验论证向形成整体作战能力转变。
“五大系统”属军内首创
基地的“心脏”――导调监控、战场仿真、辅助评估、综合保障、基地管理“五大系统”的建设,是最难啃的“骨头”。建设中,基地领导组织军事和工程技术专家行程数万公里,到北京等20多个科研机构及院校考察咨询,其设计草稿摞起来就厚达2.3米。为突破系统建设中军事和技术接口这一世界级难题,他们组织15名军事和技术专家,历时一年写出《合同战术训练系统军事需求分析报告》、《基地建设项目和规模论证报告》、《五大系统建设总体规划》和《系统建设技术方案》。在系统主体建设中,他们科学组织军地上百名工程技术人员同时展开16项工程施工,原本两年才能完成的系统建设仅用半年便完成。2000年底,“五大系统”通过国防科工委鉴定,认为该系统属军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信息系统的先进水平。
立体战场环境带来巨大冲击
基地近似实战的“多维”立体战场环境,对我军传统的训练观念、方法和手段,带来巨大冲击。
譬如,导调监控系统以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无线数据网和显示控制等技术为基础,实时将演习部队各作战要素的地理位置和行动状态信息,传递到中央处理机,显示在电子地图上;导演大厅的大屏幕墙,可对各种画面进行软切换,能根据需要全方位、分层次、有重点地了解掌握部队行动态势和情况,并对演习变化了的情况进行态势分析,迅速生成新的导调方案。“红”“蓝”双方在基地“作战”背靠背,互不见面。基地导演部通过灵便的导调监控系统,一方面监视“红军”行动,一方面调动“蓝军”千方百计给“红军”出难题。现代战争不分前方后方,开战即全时空、全方位“四面开打”。即使指挥员在复杂多变的态势中每次都能正确判断敌情、及时定下战斗决心,但在基地“蓝军”电磁毁伤下将战斗命令传下去,也并非容易。更何况加装激光射击模拟装置的武器装备,一旦被对方击中,便会冒出彩烟,手中激光武器亦即自动闭锁,再也无法杀伤对方,逼着你退出战斗,使对抗难度陡增。在基地参演部队一出兵就面对“陆、海、空、天、电”五维战场,“演习等于演戏”再也不能搞了。
为给部队提供逼真的战场环境,基地采用虚拟与实拟相结合的方式,建起由模拟敌军部队、战场设施和交互式作战指挥训练系统组成战场仿真系统。模拟敌军部队按照强敌的作战原则和特点组织训练,为演习部队提供了逼真的对抗实体;模拟战场设施利用激光交战模拟器材、声光烟显示器材、工事障碍等,为部队营造近似实战的战场环境;依托分布交互式作战指挥训练模拟系统和其他信息基础设施,建立模拟训练网,使基地能在“网上”组织“红”“蓝”双方首长机关对抗训练,为实兵演习打下坚实基础。
演习评估难成为历史
基地建立辅助评估系统,使长期以来的演习评估难,成为历史。该系统根据我军新一代作战条令、训练大纲和《军事训练成绩评定标准》,运用计算机树型结构理论,建立辅助评估模型,可将导调监控系统采集到的文电信息、定位信息、图像信息和语言信息等进行自动化处理,对演习各阶段的情况进行伴随评估,对指挥员指挥决策或主要战斗行动进行重点评估,对演习总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为及时、全面、客观的评价演习质量提供依据。
实兵演习阶段,评估更是丝丝入扣。导演部通过数十套固定或移动摄像、微波、激光设备和配置在各个战斗要素中的多部远程卫星定位仪组成的立体监控系统,在导演大厅的大屏幕上实时监视着演习部队的地理位置以及各个部位的战斗情况。同时,导演部不断通过远程计算机通信网络发出敌情通报,“蓝军”无人侦察机频繁在“红军”上空侦察,鸟瞰“战场”的图像、照片,一幅接一幅实时在导演大厅大屏幕上展现。哪个行动达不到要求,都逃不出导演的眼睛,解决了以往演习走过场、大呼隆,训练质量在低层次徘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