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加快,区域经济圈内出现了一股文化圈的建设热潮。对于东北地区来说,构建“关东”文化圈,发挥区域城市文化的潜在力量,创建东北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城市文化网络,提高城市在精神层次上的文化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东北地域文化包含着三种文化类型:一是少数民族的文化,二是中原文化、汉文化,三是异国文化。东北地区人类活动的遗址相当多,旧石器早期遗址遍布辽河、松花江流域,遗址文化类型与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的基本特质完全一致。到了周代,东北各地的原始部族经过融和、迁徙,逐渐形成了很多分支。从原始社会一些部族的共同生活到现在,东北地区的原驻民的文化是中原文化,特别到汉代,汉文化是东北地域文化的主流。东北地区族群主要由三种人组成。第一种是流民,第二种是谪戍,第三种人是移民。这三种人均以山东、山西、河北为主,给东北地区带来了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吴越文化,为东北注入了新的文化。其中中原文化的影响最大,东北是以中原文化为基础发生、发展,吸收、融和其他文化,有次序的传承下来的。到了明清以后,中原文化已经完全成为东北地域文化的主体。由多民族的融和、多元文化的共生,使东北地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包容性、开放性。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日俄侵占了东北,从建筑、语言到饮食习惯,对东北地区有一定影响。
地域文化资源对发展旅游业的影响目前,中国有30处自然与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辽宁有6处名列其中。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可以转化为旅游资源,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04年中国辽宁・东亚国际旅游博览会”上,辽宁推出总计6处世界文化遗产组成的世界遗产旅游等20多条特色游线路,作为北方城市的旅游品牌,吸引来自国内及世界各地的八方游客。这6处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九门口长城、沈阳故宫、盛京三陵 永陵、昭陵、福陵 、“高句丽”遗迹。此外,东北三省还联手推出了以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四市组成的东北三省四市旅游线路,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发挥出各自优势,打造出特色产品。如满族及清代历史文化、近代史迹、历史名人、奇特景观、老工业基地历史等。同时,将深受海内外游客喜爱的“满汉全席”、“老边饺子”、“东北大秧歌”、“二人转表演”等极具东北特色的饮食文化、关东风情和民族文化加以展示。
地域文化复兴对经济振兴的影响
东北三省都市经济圈,除了要从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加以思考外,要特别注重东北地域文化的复兴、民族精神的复兴。纵观历史,“五四”以来,新文化与工业化进程是相伴的,由于东北近代的工业比较发达,新文化运动在东北得以推动发展,工业生产的现代化使文化产业成为这个地区当时的一个主要的文化特色,形成了一种拼搏向上的团队精神,还有大工业孕育的工业文化和都市文化的基础。东北经济发展振兴大业艰巨,不仅要从经济环境上、政府职能和政策上、企业自身的机制和结构上下气力,还应该在加强文化建设上下功夫,文化与产业结构的整合链条像生物链一样互相依存。我们现在商品的文化含量越来越高、科技、人文的含量越来越高,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市场的需求,决定了产业的结构。从大文化的视角来讲,对应精神层面的文化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民族文化,包括传统文化,是教育的基础,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原动力。二是精英文化,是一种高层次人才的素质教育的文化。三是大众文化,是一种通俗的文化,事实上是一种社会风气、世情民意甚至包括民俗的一种东西,是市场经济下文化产业发展的产物,具有文化的商品性和消费性。
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是今后10 15年的重要目标。在这个进程中,现代化与社会变迁、文化变迁是交织在一起的,其中文化变迁是现代化变迁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抓住“振兴东北”战略契机,弘扬东北地域文化、民族精神,实施经济文化一体化战略,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作者系沈阳大学人文与旅游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