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难以补偿的愧疚

2004-10-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齐柳明 白英 我有话说

手心手背都是肉。周国知也有父母,也有亲人,家有贤妻,育有一双儿女,称得上家庭美满。年复一年,周国知何曾不想尽孝,何曾不想家庭的温馨。但是,要为百姓办事,他不能不舍弃小家。采访中,记者时时为他那种真挚的亲情和崇高的愧疚所感动。

周国知在母亲的坟前长跪不起:“母亲啊,儿子不孝,一个国家干部

竟然不能送你上山。”

周国知的正直是出名的,连周国知的父亲周东海也时有微词,说自己这个儿子:“太坚持原则。”话说回来,有其父必有其子。周国知的祖父,曾在革命根据地贺龙的红军部队做过饭;父亲周东海,1948年参加解放军,曾经赴朝作战,两次负伤。在家里,两位老人对周国知兄妹8人教育很严,影响很大。儿子早年早把父亲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

中国人常用忠孝不能两全来形容做人的难处。2003年农历4月初6,周家一家欢欢喜喜到县城给父亲过80岁大寿,这是周家第一号大事。而此时的周国知,正在争分夺秒为百余户乡亲消灭茅草屋而奔波,结果错过了祝寿。对这件事,周国知歉疚地说,我知道我对不起父亲,可党把我培养这么多年,“消茅”这么大的事,现在这么忙,我总不能因为我一家的事,而误了国家的事吧

多年来,周东海除享受规定的每月90元补助外,管民政的儿子周国知没有额外补助父亲一分钱。2002年,周东海和一些村民遭遇风灾,周国知给村里发放救济款,张榜公布的名单上却没有周东海。记者在火烧棚见到这位老人,老人家依然显出军人的刚强。饱经沧桑的脸上,有的是平静和深沉。看得出,老人在心底为儿子骄傲。

母亲是伟大的。中国农村的母亲们更是历尽艰辛。那时周国知的父亲当生产队长,整日在外忙,几个孩子全靠母亲一人拉扯,母亲就是全家的顶梁柱。几个孩子对母亲感恩戴德,情意深厚。

1997年母亲去世,本来是应当由周国知安葬的。不会有人想到,一个堂堂的国家干部竟然拿不出钱。最后周国知不得不求大哥帮忙:“哥,你的经济宽裕些,你把母亲安葬了,父亲的后事我来办。”靠着哥哥,才安葬了母亲。

周国知在母亲的坟前长跪不起,泣不成声:“母亲啊,儿子不孝,竟然不能送你上山。”

作为一名国家干部,周国知的口袋始终是空空的。有人为周国知算了一笔账,周国知20年的工资总收入不过79000元,他的平均年工资不到4000元。在干部队伍中,算是比较低的。他的日常开销,除了养育子女,支撑家庭,大多资助了乡民。这就是他拿不出钱安葬母亲的原因。他身在基层,手中的权力,在一些人眼里可谓肥缺。但是多年来,他经手了100多万元扶贫经费,不曾挪用贪占一分。

周国知说:“救灾款有限。你别生气,谁让你是我的至亲呢?”

周国知的姐夫、妹妹、弟弟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庄稼就是命根子。有一年春天,乡里遭了风灾,政府下发救济款,制定计划的是周国知。到了别的遭灾户满心欢喜领款时,周家的受灾户却没有一分钱。姐夫气得手指点到周国知的鼻子上。

周国知说:“救灾款有限。你别生气,谁让你是我的至亲呢?”

周国知的大妹妹周金枝住在一间茅草屋里。看见哥哥为“消茅户”拍照,也想让哥哥把她家列为“消茅户”,便对哥哥说:“我家的茅草屋,你也拍一张吧。”

哥哥说:“像你这样的全乡还有好多,资金就那么一点,给你用了,困难户怎么办?”

要说周国知对妹妹狠心那是不对的。几日后,妹妹到哥哥家去探望患风湿病的嫂嫂,回来时,突然发现哥哥正在她家苞谷地里拔草呢 原来哥哥下乡归来,正好路过妹妹家的苞谷地,看见里面长满荒草,就拔了起来。而此时,周国知已是病入膏肓。

妹妹顿时急了:“哥,你都搞成啥样子,还不快去看病。又来帮我拔草。”

哥哥蹲在地上继续拔着,说:“这么多年,二哥对你家照顾得太少了。”

是的,周国知这么多年秉公办事,没有让亲人们沾光。如今,他在和死神赛跑,他要把生命中最后的光和热,献给亲人。他的心意亲人全知道。

6月9日,周国知被乡领导强行送入县人民医院,6月11日确诊为肝癌晚期。周国知住院期间,爱人汪碧秀累得风湿病加重,疼痛难忍,也被送进了县医院,细心的医生把他们安排在同一病房,让他们相互照顾。

照料他们的一位亲戚知道他们家很困难,悄悄对周国知说:“你住院是公费报销,这病房就你们夫妻俩,吃药打针都是一起的,把医药费都记到你的账上算了,反正别人也不知道……”周国知连忙打断她的话,说:“不行啊,我是党员,凡是占公家便宜的事,容易被别人发现的事,我们不能干。不容易被别人发现的事,我们也不能干。”

就这样,住院一个月,他们夫妻俩公是公,私是私,吃药打针各记各的账。出院时,妻子汪碧秀花去1500多元,她东凑西借,才付清了医疗费。

周国知忍不住又道:“真的到了那一天,请组织上考虑,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希望能对碧秀和孩子给予适当关照。”

8月14日,周国知再次被送入医院。此时已经出院的汪碧秀一步不离,默默守候在丈夫身边,给他端水喂药。18年前,汪碧秀嫁给了周国知,亲戚们嫌周家穷,笑话周家是“凭天吃饭”,汪碧秀不嫌弃。18年来,周国知整年在外面忙工作,一家老小都由汪碧秀一个人照顾,她不嫌弃。18年来,夫妻俩含辛茹苦将茅草屋换成青瓦房,时下因为缺少木板而四处漏风,她无怨无悔。18年来,汪碧秀为丈夫养育了一双儿女,而家徒四壁,除了陪嫁的木箱、柜子,家中竟无其他像样的家具。她默默地支持丈夫。周国知看着妻子,心里越发不好受。

周国知向妻子交待:“我死之后,你要到我的宿舍仔细查查,属于公家的东西,一律交公。我盖的那床军用棉被,你要保存好,让孩子记住,他们的爸爸当过解放军。”

周国知对父亲说:“爹,我没有尽孝。你也算得上老革命了,你过80岁大寿那天,我在登记困难户,没能到堂前给你敬一杯酒,到如今更不能了。你,不要责怪儿子呀……”

魏光荣去看他。周国知艰难地伸出一根手指对老魏说:“我最多还能活10天。有几件事情托付给你,第一件事,民政工作是一项过细的活路,把工作做好不容易。你要有耐心,要让老百姓满意。第二件事,我死之后乡亲们会给我守夜,家里的煤不多了,你帮我买点回来,好给乡亲们用。第三件事,我死了不要紧,但是老婆遭罪。我担心她的风湿病会瘫得站不起来,两个孩子还小。真的到了那一天,请组织上考虑,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希望能对碧秀和孩子给予适当关照。”

这条土家族的硬汉子,生平第一次向组织开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