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台北喜迎故宫80年大庆(图)

2004-10-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韵 新华社记者 陈斌华 裴闯 我有话说

编者按:明年10月10日是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的大喜日子。海峡两岸的故宫博物院都在为此紧锣密鼓地实施、筹划着各种庆典活动。近日,本报记者和新华社记者在北京和台北分别就同样的话题采访了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石守谦,使双

方通过记者进行了一次有益的交流。这是新中国成立55年以来两岸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首次公开对话。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石守谦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

记者:故宫博物院自1925年建立,到明年就80周岁了。两岸故宫将分别举办哪些纪念活动?

石守谦:明年是故宫80周年大庆,大家的感觉都是非常特殊的。北京故宫方面,我相信他们也在非常努力地庆祝,两岸心情是一样的。我们正在从台北故宫收藏最精彩的北宋部分入手,筹备“北宋书画”、“汝窑瓷器”、“文人和宋版书的图文集”三个展览,其实也是以北宋为主轴的一个系列展览。配合展览将举办盛大的学术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全世界文化、历史各方面的学者。台北故宫从来没有举办过这么大的研讨会。另一方面,为了80周年这个特别的年度,我们准备做一个80件的出版。书画、器物精品的出版,用数位(即数码,下同。编者注)科技来凸显。就是说,传统的书画文化,用数位摄影与数位典藏的方式充分呈现出来,再配以光碟的发行。在器物部分,做3D的呈现,并在网络上推广,会对新一代的观众有很大影响。

此外,院庆时会推出三个影片,推向社会一般大众,甚至推向国际。王晓棣导演的纪录片《历史典藏的新生命》,表现出历史典藏在21世纪有一个新的生命出现,这部片子已经确定在法国卢浮宫上演,我们非常看好这部片子。郑文堂跟我们合作的《经过故宫》是剧情片,以故宫故事为主轴,非常动人,它已经入围这次的东京影展。第三个片子是我们要和侯孝贤导演合作,题目暂定为《盛世里的工匠记忆》。这三部片子将在院庆时整套对外公布,让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古典藏品能够用新的媒介传达给不仅在台湾,也给全世界有兴趣的观众知道。

郑欣淼:北京故宫有三项大的活动:一是从2003年开始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100集《故宫》电视系列片,将向人们展示一个真实的故宫,可能也是从未为人所深知的故宫。该片12集精华版,将在明年10月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二是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合作,重新制作了10集《紫禁城》,突出对历史故事的解密诠释,突出科学性和知识性。此片今年12月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上影视片都将向海内外发行。三是已于今年10月1日开幕的紫禁城国际摄影大展,主题为“文明对话”与“故宫印象”,特邀全球30多位著名的人文摄影家,通过他们的镜头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故宫与中华文化,也让中国人民透过他们的作品,更真切地感受与我们同时代的外部世界。《文明对话》与《故宫印象》两本大型画册将是这个活动的记录。

学术研讨与展览相配合是纪念活动的又一重点。比如,我院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将于明年8月联合举办主题为“清代历史文化与清宫历史文化”的学术讨论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科界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150多名国内外最高水准的清史专家、著名汉学家及世界著名博物馆馆长将莅临。配合这个会,在完成修缮的故宫武英殿将举办以清代殿本为主的“清宫文化特别展”。

一些复建、维修的殿宇、改陈的展览的重新开放,也是80年庆祝活动的亮点。由香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资助、用4年时间复建的建福宫花园明年也将重新展现其当年的辉煌,而园内旨在反映中国古建筑建造工艺的“静怡轩内部构造展示”,相信更会引起中外游客的兴趣;经过维修的中轴线区域将举办宫廷原状陈列及宫廷活动、宫廷特色文物展;新改陈的珍宝馆、钟表馆、石鼓馆等10月1日已正式开放,陶瓷馆、书画馆、玉器馆、珐琅器馆等常设展览在改陈后也将陆续开放;文华殿、武英殿、畅音阁等特别展区也会引人瞩目。

明年还有两个国外文物展为庆典助兴。在有全新展览设施的午门城楼将先后展出“路易十四时期艺术展”和“瑞典藏中国古代陶瓷展”。前者是法国文化年的重头戏,后者的展品主要是从18世纪沉没的“哥德堡号”商船上打捞出来的中国外销瓷,同时展出的还有上世纪20 30年代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经中国政府批准带走的、现存瑞典东方博物馆的一批新石器时代陶器。

石守谦:80年了,时间好快啊。80岁的人是一个老头子,但我们希望故宫在80年后开始一个新生命,用新的生命延续过去光辉的80年。

记者:听过二位的介绍,我们觉得两岸故宫都是从保护世界遗产、弘扬中华文化的主旨出发,突出开放性、社会性、国际性的特点,来筹划庆祝纪念活动的。那么在相似或相同的宗旨下,两岸故宫博物院之间有没有一些交流计划?

郑欣淼:两岸故宫合作交流虽未有正式的方案和计划,但总的是向前推进的。1992年两院合编《国宝荟萃》,各选有代表性的艺术品76件,迈开了可喜的第一步。两院的一些人员因业务关系,也曾到对方进行工作访问或学术交流,有的研究文章也出现在对方的刊物上。去年初我访台时,对于台北故宫在文物管理、展览方面的做法,在文化产品开发、经营方面的举措,及其与国际博物馆界的联系方面,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石守谦:我们和北京故宫的合作,并没有局限在80周年这个事情。我们前几年就和故宫的院长、副院长、研究人员见过面,也曾经讨论过这种可能性。但到目前为止,还处于讨论阶段,没有一个实质的具体的方案出来。其实,两岸故宫的合作一向为外界密切关心。我们也跟大家说明过,双方对文化交流都是持非常正面肯定的态度。但是有一些细节不得不处理,文物的安全、归还的保证等。我也跟郑院长见过面,他一年前还访问过台湾。最近我们也交换过意见,我们都很希望在学术研究、展览方面进行合作。

郑欣淼:两岸故宫珍藏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粹,都负有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而且双方的藏品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两岸学人的交流、合作,既是学术研究深入的需要,也是两院自身发展的需要。最近我还与石院长联系,我们对进行研究、交流活动都抱有期待,也相信会有切实的行动。台北故宫一直担心文物来内地展出后能否安全返回,我以为这是不必要的。如果仍不放心,也可两院在第三地合作办展览。

记者:当今文物保护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博物馆(院)在普及文化、教育方面功不可没。故宫作为世界著名的博物院,在这方面有什么新的思路与举措?

石守谦:首先我们把思路调整成为以观众为主导,因而我们先从观众的立场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怎样可以吸收,对什么样的事情有兴趣,才能够把想要推广、教育的东西融合进去。我们意识到观众群在改变,新一代的观众实际上是在完全不同的媒体文化环境中成长的。所以,我们在这几年里非常注意新的媒体,在展览设计、图录说明、教育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要照顾到新的观众群。

郑欣淼:为了更好地发挥故宫在文物普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作用,我们从1998年开始文物藏品、古建筑和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数字故宫”正在快速而稳健的建设中。2001年7月我们开通了国内最大的博物馆信息网站,有文物藏品鉴赏、古建筑导游、明清史研究、有关出版物介绍及院学术期刊全文浏览等栏目,日均访问量已达60多万次。

石守谦:电脑科技非常重要。现在十几、二十几岁的观众,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我们的模式就不能停留在古典的方式。古典的方式会显得无法互动。所以,我们在想怎么样尽量贴近观众,用观众最亲切的方式与其互动。

我举一个内地观众了解的例子。“三星堆文化”曾经来过台湾,非常成功。为什么?因为三星堆的形象让新一代的观众感觉非常有趣。我们当时的宣传、所有的教育导览都围绕在多元文化的新鲜感,所以观众反应非常好。而品质同样非常好的“草原文化”,从票房来说却很失败,因为它的焦点没有凸显出新的趣味、角度,只停留在被动介绍蒙古民族的形成、辉煌的历史,这当然是很重要的历史知识,但是缺少吸引力,其实如果换一个宣传、行销的角度,它的教育活动就更容易推动。

郑欣淼:许多人都知道我们故宫有个介绍太和殿的虚拟现实节目。这是中日合作的“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的首项成果,借助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参观者不仅可以零距离观察太和殿的任何角落,还可实现人机互动。这项技术既可让人们近距离、全方位感受和了解各类珍贵文物,更可以永久保留它的全部数据信息,再现其辉煌。这一合作还在继续,第二部《天子的宫殿》虚拟现实作品将于明年完成。这两部的DVD都将向社会发行。

数字化技术在故宫古建筑保护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把明清档案中相关的古建筑档案数字化,建立古建筑数据库;应用“激光三维扫描测量”技术,可将古建筑的信息转换成虚拟现实的模型或者二维的图纸;我们还应用数码技术,记录故宫古建筑彩画的色彩。这项技术在中国已应用到敦煌壁画的记录中,用在古建筑上还是首次。上述这些古建筑数字信息都将在故宫资料信息中心数据库中进行统一编目和管理,可方便地提取。当然,打造“数字故宫”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还要继续努力。在外语版方面,台北故宫比我们做得好。

记者:正如石院长所说“故宫80周年开始一个新的生命”,那么在世界博物馆的整体格局下,二位对故宫未来发展有什么新的预期与定位?

石守谦:世界博物馆目前处在互相竞争的状态。台北故宫在将来怎样才能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我觉得,不能只是被动地保存原有传统文物精华而已,我们希望它能够积极地扮演世界文化再创造的有力的推手。这不能只是喊口号,一定要有行动。

我们与其它世界一流的博物馆有什么差别?我们一定要有我们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是无可取代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华是我们重要的背景。同时,我们会尽量朝向一个大格局,在这个格局下,我们提出对未来文化创造的看法,这样的话,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就会在未来世界文化创造上扮演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我想这是台北故宫80年后努力的方向。我们深深觉得,从我们所收藏的这部分宝物,到整个亚洲的文化,对整个世界文化的形成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要给自己这样一个任务和使命。

郑欣淼: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依托故宫(紫禁城)建立的,它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有以清宫旧藏为主的100多万件文物,还有丰富的宫廷历史文化遗存。它所在的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皇宫,是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并且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院和文化遗产。这一特殊地位,使故宫成为最有代表性的中华文明的象征。

北京故宫的未来发展,是在博采众长的同时坚持并发扬自己的特色,更好地发挥在保存、传承中华文化并创造新的文化中的作用,这其实就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已报请国务院审批的《故宫保护规划》将使紫禁城保护与博物院建设提升到新的水平。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历时10多年的大规模修缮、对文物藏品的全面清查和整理、建设新的展览场馆以及加强学术研究等工作。使故宫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文化圣地和精神家园,这是我们的决心,我想也是全国人民的期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