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远程医疗――上海仁济医院开人性化服务新风

2004-10-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齐国珍 我有话说

内蒙古和上海市相距几千里,然而我这个老年蒙古族患者足不出户,就能接受上海市仁济医院高水平专家的远程医疗服务。该院沈其昀大夫受院领导委托,6年来不间断地通过信函及电话为我诊断疾病、指导治疗,使我这个老年肺心病、冠心病患者的疾病得到最好的控制。我和沈大夫信函与电话往来每年都有几次,彼此已十分熟悉

,而我至今还未见过沈其昀大夫其人。

1998年12月,已有冠心病、肺气肿、高血压的我,因感冒发生严重肺感染。入院后体温居高不下,肺、心衰竭并出现意识障碍,经抢救,病情初步好转。出院后身体极度衰弱,肺心病虽进入缓解期,但仍时时受到复发的威胁,当地医院拿不出缓解期治疗方案,我终日惶恐不安。正在这时,我从199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百家名医院巡礼”栏目中,读到人民日报记者以《“仁术”无止境》为题,报道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科研与临床治疗肺心病的文章,文章称:该院创造性地提出肺心病缓解期治疗主法,使患者存活率大大打破了当时国外医学界的设定。这篇文章使我怦然心动,鼓着勇气给文章中提到的当时的朱时德院长和陈佩书记写去了一封求助的信。信发了,可是没抱多大希望,心想:像仁济那样泱泱大医院,科研与临床任务繁重,能够关注到边陲地区一个普通患者的声音吗?

困惑间,突然接到一位署名沈其昀的大夫于7月7日的来信,我真是喜出望外,信中说他接到院领导转给他的信,特专门作复,沈大夫显然是仁济呼吸科高水平专家了。来信以16开纸密密麻麻写了两页,极其热情地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从呼吸功能锻炼、增强免疫功能、饮食、按摩等4个方面,系统介绍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肺心病缓解期的治疗经验。我当即与当地医院配合,照他的方案进行了治疗,当年冬天虽然也发生病情,但轻微多了。随后我将系统检查资料给他寄了去,求他诊断,他于2000年元旦的次日复信说,听说我病情改善十分高兴,嘱让定期复查并随访肺功能的变化,特别提醒:高血压、冠心病方面的检查不可忽视,可作动态心电图、详测心律失常及心肌供血状况;为提高免疫功能还建议“转移因子”、“胸腺肽”交替使用,“必思添”每隔半年服一疗程;慢跑锻炼、呼吸操亦应长期坚持。沈大夫从此开始了长达6年的远程医疗。

在信函、电话联系中,我除汇报近期检查情况外,还提出一些具体的咨询。沈大夫每次复信、复电都是耐心又热情,随时介绍临床效果好的新药物。如在一封信中,他建议可用一种叫“必思添”的口服药及“卡介菌多糖核酸”针。在后来的一封信和电话中,他又介绍说必思添已被更新的药物替代,此药名为“泛福舒”。接着在2003年冬,他又介绍一种舌下口服药“兰菌净”,用以取代“泛福舒”。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作为仁济的专家,沈大夫不仅耐心、热心地为远方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还介绍并亲自从沪上代我买药。由于内蒙古药品市场品种欠缺,“卡介菌多糖核酸”针、“心思添”、“泛福舒”以及“兰菌净”,都是我提出代购的请求,由沈大夫代买的。每当我们接到附有挂号单、处方单、发货票的邮包,看到沈大夫亲自填写的包裹单以及邮包上收寄件人姓名时,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我想,沈大夫一定也是一个年事较高的专家了,他为一个素不相识的患者竟亲自奔跑着在医院挂号、开药、取药并到邮局亲自邮寄,怎能不感动得催人泪下!

像我这样远在边陲的患者,即使经济条件充足,能承受舟车劳顿,本人就是亲自去沪上,能否挂上专家号,能否得到专家如此尽心尽责耐心热心的诊治,还是个问号,现在坐在家中得到数千里之外著名医院著名专家的远程医治,“仁济”二字当之无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