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厦门经济特区的厦门大学是一所基础研究和师资力量雄厚的,具有鲜明“侨、台、特、海”办学特色的综合性重点大学。不久前,中央把厦门大学列为重点建设高校,厦门大学也确立了“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如何创办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走访了厦门大学党委书记王豪杰。
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批一流的学科,在制定学科规划上王豪杰认为,首先,要跟踪世界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学科的最前沿,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强烈的改革创新精神,抢占学科制高点;其次,高校应瞄准国家目标,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主动调整学科结构和布局;第三,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扬长避短,有选择地整合出富有特色的学科群。据了解,“十五”期间,厦门大学组建了11个学科群作为国家“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对象;“985工程”二期将重点建设6个科技创新平台和5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构成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要素很多,但最核心的要素是杰出人才。王豪杰认为,杰出人才可以开发一个产品,可以救活一个企业。同样的,一批杰出的人才,会办好一个专业,也会振兴一所学校。要树立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宽阔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做好人才引进培养工作。王豪杰特别强调,对于顶尖级的人才要以“三顾茅庐”的精神,去求、去找、去请。要增加投入,采取灵活的办法,整合力量,使人才形成团队,形成学科的交叉。引进人才十分重要,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同样事关重大。据介绍,近年厦门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实行一系列改革,敢于在一些人才身上进行“风险投资”。对于部分拔尖人才,学校并不急于求成,在经过一定程序后,可以连续给予一些专家六年时间,让他们专心去搞研究,每年只要向学校报告这一年你干了些什么即可。今年七月厦门大学再次推出一项重大改革,取消职称评定,实行岗位聘任制,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设置岗位,从而使厦大教师不再为评定职称所累,更能专心参与科研课题,推动新学科发展。
王豪杰强调说,一个学校的发展还应该培育出富有自身特色的丰厚的文化底蕴。良好丰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有利于学校形成特色,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而且更能够激发调动起人们积极、向上的情绪,培育良好、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厦门大学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传统,八十三年的办学历史书写了一幅辉煌的画卷。厦门大学将这些辉煌历史视为自己的根和脉,总结出“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罗扬才烈士的革命精神、抗战时内迁闽西长汀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和以王亚南校长、陈景润教授为代表的科学精神”。如今这四种精神正激励着厦大人自强不息,鼓舞着厦大人在创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