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弘扬红旗渠精神努力践行执政为民

2004-10-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来亮 我有话说

今年是红旗渠通水40周年。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在这场气壮山河的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1995年4月14日,胡锦涛同志视察红旗渠时指出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要继续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在新时期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忠实践行“执政为民”,对于进一步

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保持艰苦创业优良传统,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业热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切为了人民是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红旗渠之所以要在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处于最困难时期动工修建,就是因为缺水是当时林县人民生产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林县历史上十年九旱,从明初到民国九年的500年间,发生严重旱灾20多次,干旱缺水直接威胁着人民的生存。当时的县委、政府提出要“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引漳入林”修建红旗渠,带领人民打一场经济上的翻身仗。这场“战争”一打就是10年,红旗渠建成后,数十万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困难得以解决,境内70%的农田得到了灌溉,粮食产量由年均亩产不足150公斤上升到400公斤,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改观,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尽管当时经济很困难,条件很艰苦,但广大群众积极苦干参与修渠。这对于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如何发动群众,搞好本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切依靠人民是执政为民的根本保证

红旗渠工程极为宏伟壮观,全长1500多公里,有总干渠和3条干渠、59条支渠、416条斗渠,共挖砌土石方1696.2万立方米。如果用这些土石建造一条高1米、宽4米的道路,可以从南到北贯穿全国。在国家极度困难时期,在一个山区小县,花费10年时间完成这样的浩大工程,惟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创造出人间奇迹。在建渠之初,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除了上级支持外,大部分资金是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解决的。浩大工程需要的物资,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发挥群众智慧解决问题。工具自己带,石灰自己烧,水泥自已造,炸药自己碾。杠子折了当镢把,镢把断了当锤把,锤把短了烧火做饭,每一分钱都做到了物尽其用。红旗渠工程总投资7154.7万元,其中国家拨款1025.98万元,占14.3%;全县人民群众自筹6128.72万元,占85.7%。这充分验证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充分说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实现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

为了人民贡献一切是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红旗渠是中国共产党刻在太行山上,刻在人民心头上的一座执政为民的丰碑。红旗渠的修建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红旗渠的修建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本质,体现了党的领导干部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和为了人民贡献自己一切的精神。要干这样庞大的工程,需具有很大的魄力和勇气,需具有承担风险和责任的准备。在修与不修的选择上,当时县委考虑的是 “引漳入林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符合民意;改变山区贫困面貌,是党的主张。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决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的主张落实在行动上,就是有风险,也要干。”在修渠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舍身忘死,无私奉献,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吴祖太、李茂德等89位同志献出了生命。所有领导干部在工地上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搞任何特权。这种为了人民而贡献一切的红旗渠精神,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仍需要发扬光大。

弘扬光大红旗渠精神,是新时期执政为民的要求

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的传家宝和动力源。40年来,红旗渠不仅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创造直接效益17亿元,而且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生态旅游功能和品牌功能日益显现。它先后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教育部、民政部等六部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级景区”。由红旗渠衍生的品牌价值达10亿多元,系列产品达25类230种。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弘扬光大红旗渠精神,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谱写了辉煌壮丽的“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使林州初步实现了从山区贫困县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跨越。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我们不断赋予红旗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永葆青春和活力。为促进林州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林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谱写第四部曲――建设全面小康新林州的思路,要将林州建成一流的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国家级园林城市、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和最佳人居环境。(作者为中共林州市委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