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自2002年下半年开始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途中虽遭非典的冲击,但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仍将国民经济推到了“过热”的边缘。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适时适度地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目前经济整体上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由于经济运行的惯性作用和体制不健全的影响,加上一些调
从当前经济形势看,这些宏观调控措施已初见成效:一是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形势趋好。夏粮丰收,扭转了连续四年下降的状况,全年粮食产量也有望扭转连年下降的局面。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趋缓,部分过热行业投资增速放慢,投资增长在下半年可能继续回落。三是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外贸外资形势较好。四是贷币信贷扩张得到初步控制,基础产品价格上涨势头得到控制。这方面,近一个时期以来,媒体已发表了许多文章进行分析,相关的统计数据也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此,不再赘述。
但我们也应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依然存在,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宏观调控方式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方面,主要表现在:㈠经济偏热迹象依然存在,宏观调控任务仍然很重。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仍然偏高,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比较明显。二是资源瓶颈约束仍较突出,能源、交通和重要原材料的供求形势依然紧张。三是贷款结构性矛盾逐步凸现出来,中长期贷款增速依然偏快。四是国内外相关因素综合作用,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㈡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善,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目前,在要素市场领域,市场化程度仍然偏低,土地、资金、自然资源的价格机制存在扭曲。一是土地市场不完善,价格机制过多地受到行政干预,大量土地作为地方政府的廉价资源进行招商引资,低地价或零地价供应土地成为诱发投资过热的重要因素。二是资本市场不健全,银行受行政干预仍然较多,加上利率市场化程度低,企业在资金使用上成本较低,导致银行在资金运用上风险和收益不对称。三是自然资源缺乏有偿使用机制和价格机制,其使用的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存在严重背离,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由于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善,导致我国经济粗放型增长,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发展的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
根据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宏观调控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把加强宏观调控作为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深化体制改革的动力和契机,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大力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和深化体制改革上,建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㈠向比较中性的财政政策过渡。实现财政政策向中性过渡,在宏观层面上要求财政赤字规模保持稳定,减少对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扩张效应;在微观层面上要求优化税制和支出结构,使税收和财政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选择行为效应为中性,减少税收的额外负担和财政支出对民营投资的挤出效应。在当前的情况下,我国实现财政政策向中性化过渡应做到:不扩大“赤字”、不“与民争利”、不搞“性别”歧视。不扩大“赤字”,主要是考虑到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各个方面改革的任务还很重,社会事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需要财政大力支持,财政有必要继续保持一定的赤字规模,保持一定的政策力度。另一方面,我国连续六年多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大大改善了经济发展环境,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基本形成,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因此,财政赤字也不宜扩大。另外,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财政赤字客观上有刺激投资需求增长的效应,因此,不宜再扩大。不“与民争利”,主要是考虑到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格局基本形成。为了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性,财政投入应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为非公有制经济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缓解当前民间资本大量涌入几个过热行业的局面。同时,财政投资应逐步转向非竞争性领域,治理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冷”的和发展滞后的领域,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财政在结构调整中的功能作用。近期内,要特别注重调整长期建设国债项目资金的使用结构,从2004年发行的11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资金中划拨一部分用于支持降低农业税率等方面的改革。不搞“性别”歧视,就是要通过大力推进税制改革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一是要统筹考虑增值税转型改革,避免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二是加快内外资金所得税制并轨步伐,贯彻“国民待遇”原则,公平企业税负和竞争环境,以缓解因税制不平等对企业发展造成的负面效应。三是严禁地方越权擅自出台各种变相减免税政策,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竞争、有序、公平、公正的市场体系。
㈡稳健的贷币政策适度从紧。贷币政策要侧重于总量调控,当前应努力保持币值稳定,减轻通货膨胀压力。货币政策要认真贯彻公开、公正和平等的市场经济原则,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要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利率作为资金价格的调节功能,充分发挥利率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要根据金融体系流动性的状况,灵活调节公开市场对冲操作,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清算和合理的贷款资金需求。贷币政策要注意调控贷款的期限结构,避免贷款投放结构过于长期化;同时加强产业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既要坚持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又要保证有效益、有市场的企业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要加快推进国有银行改制、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让银行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主承担经营风险、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主体,加大市场对银行经营行为的约束,提高银行经营的风险控制,从而疏通贷币政策传导机制。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以减少外汇占款对通货膨胀的压力。
㈢建立经济调控的长效机制。为了尽量减少宏观调控中过多地依赖行政手段,必须通过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一是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目前我国的环保标准、安全生产标准等都处于一种不健全的状态,导致了企业低成本扩张。因此,应尽快完善市场准入标准体系,建立科学的行业准入制度,规范重点行业的环保标准、安全标准、能耗水耗标准和产品技术质量标准,并且用法律手段给违规者强有力的处罚来保障这些标准的实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这是建立起调控长效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政府市场监管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监督检查这些标准体系的落实情况。二是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大力发展资本、土地、劳动力市场,规范市场秩序。同时注重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深化改革并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快推进投资、金融、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发展规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相互协调、紧密配合的机制,做到既分工明确,又总体配套、综合协调,从体制上形成治本之策,增强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有效性。(作者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