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在全国占据着多个“第一”。金秋十月,珞珈山再次成为全国高校中引人注目的焦点。10月18日至22日,2004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人文学科论坛在武汉大学举办。借此机会,记者就研究生教育改革进行了专题采访。
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确是可圈可点 1981年在全国首次招收博士研究生,1984年成为全
谈及这些成绩,校长刘经南对记者说 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为我们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新机遇。因此,我们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放在学校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形成研究生教育与社会高层次人才需求良性互动的机制。
党委书记顾海良认为 学校围绕创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研究生教育突出“创新”与“质量”两大主题,致力于培养一大批高层次、高素质、多样性、创新型和国际化的拔尖人才。改革创新带来培养质量的提高,学生质量的提高又反过来促使我们继续改革。创新与质量已形成良性互动。
废除研究生考试“一锤定音”
招生考试“一锤定音”的状况在武大成为历史。武汉大学在今年的研究生招生录取中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 扩大了各培养单位的自主权,淡化初试成绩,增加复试在录取中的比重,实行培养单位自定复试分数线、研究生院审定的“招生录取备案制”;扩大博士生导师选择学生的权力,导师可根据学生的学术潜力,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学生。今年,学校采纳周长城等专家的建议还改革了有关招生办法,重大项目负责人跨学科招收博士生,只需针对考生所在专业另出一套试题,而不必加试任何课程。
关于武大研究生院最近的新闻是 实行以两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打破了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一直实行的3年学制。学校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黄从新教授告诉记者 学校还将逐步推行按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生;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突出成就或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考生,同等情况下优先录取或破格录取;科研成果或者创造能力突出的考生,可免考1至2门专业课的笔试;对综合排名靠后的录取新生实行试读制度,试读期满后考核不合格者取消继续攻读学位的资格。
公共课内容形式大“变脸”
武汉大学研究生会近几年每年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到学校进行形势讲座。这是该校研究生政治课的一种课堂形式。由此而来,校内外各学科专家,包括政府官员、著名企业家、校内学者等,纷纷登上政治课讲坛,从多学科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开展针对性的系列讲座。研究生课外学习、各培养单位开展的思想品德教育、学术道德教育和爱国敬业教育也被纳入政治课的范畴。政治课成绩实行综合化评定方式,由课堂学习成绩、论文、学术报告和培养单位的考核等部分组成。政治课已成为广受研究生欢迎的“新宠”。
研究生外语教学加强了互动。教师注重提高和强化学生听、说、读、写等应用能力,博士生外语课则以训练思维能力和提高学术交流能力为主。
此外,学校规定以优秀成绩通过六级考试的研究生,或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英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可申请免修外语;各学科点可自行决定是否将外语课作为必修课,这样,一些外语水平较高的博士生也可免修公共外语课。
副教授也能当博导
2002年博士毕业,2003年晋升为副教授的尚政军,今年又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武大此次遴选出的博导中有17位副教授。学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叶中教授对记者说 副教授担任博导,是武大提高研究生专业培养质量的重大改革。他们均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的重大课题项目,在本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较高评价。
与此同时,学校还建立多元化的导师队伍。在武汉大学800多名博士生导师中,有兼职教授近100名,他们中有其他高校或科研单位的知名学科专家,有学术背景深厚、经营管理业绩出众的企业家,有实践经验丰富、具备相应技术专长的高级工程师等。
多元化的导师队伍,促进了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与前沿性科研成果相结合,与多学科交叉相结合,强化了学科之间和校内外的联合培养。